“兩日枯腸饜蔬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兩日枯腸饜蔬筍”全詩
兩日枯腸饜蔬筍,不堪茗椀發輕雷。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早春時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怪來庭砌墮寒梅,
風笛數聲清以哀。
兩日枯腸饜蔬筍,
不堪茗椀發輕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早春景象為主題,詩人通過描寫庭院中凋謝的寒梅花、風笛聲的悲涼,以及自己兩天來吃素食而導致的腸胃不適之感,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庭院中凋謝的寒梅花,使用了"怪來"一詞,使讀者感到這一景象的突然和意外。這里的寒梅花可以被視為生命的象征,它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開放,但最終也會凋謝,傳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
第二句以"風笛數聲清以哀"來描繪風笛的聲音。這里的風笛聲在清冷中夾雜著一絲悲涼,使人聯想到孤寂和離別。詩人通過這種聲音的描繪,進一步增強了整首詩詞的憂傷氛圍。
第三句描述了詩人兩天來只吃素食而導致的身體不適感,使用了"枯腸饜蔬筍"來形容自己的飲食。這里的素食與寒梅花和風笛聲形成了對比,素食的清淡與生命的凋謝、孤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通過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描寫,進一步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一句"不堪茗椀發輕雷"以茶水中發出的輕微聲響來比喻自己的內心狀況。茗椀是盛茶的杯子,而其中微弱的聲響則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思潮和感受。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向讀者傳遞了內心的激蕩和不安定。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早春景象和自身體驗,表達了對生命脆弱和無常的思考,以及對離別和孤寂的感慨。詩人通過景物描寫和情感的交融,創造出一幅優美而深沉的畫面,使讀者在賞析中感受到生活的無常和情感的波動。
“兩日枯腸饜蔬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èi dìng fù zǎo chūn shí shǒu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guài lái tíng qì duò hán méi, fēng dí shù shēng qīng yǐ āi.
怪來庭砌墮寒梅,風笛數聲清以哀。
liǎng rì kū cháng yàn shū sǔn, bù kān míng wǎn fā qīng léi.
兩日枯腸饜蔬筍,不堪茗椀發輕雷。
“兩日枯腸饜蔬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