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端復見停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翱翔端復見停鸞”全詩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呂子梅題陳倅家中新種的竹子為主題,表達了竹子高潔的品質和與眾不同的氣質。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題陳倅窗前新栽竹
天地如玉意如琴,翱翔端復見停鸞。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譯文:
在陳倅家窗前新種的竹子上題詩
天地如同玉,情意如琴,自由自在地飛翔,像停在云端的仙鶴。
這位竹子并非塵世之物,怎能與樊川的成千竹竿相比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株高潔的竹子,它的品質高貴,與眾不同。詩人通過將竹子與玉、琴、仙鶴等美好形象相連,寄托了對竹子高尚的贊美和崇敬之情。竹子象征著純潔、堅韌和高尚的品質,與塵世的喧囂和浮躁形成鮮明對比。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竹子的高貴與非凡,展現了詩人對竹子的贊美之情。通過運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詩人將竹子與天地、玉、琴、仙鶴等美好事物相聯系,強調了竹子的高尚品質。詩中的“翱翔”、“停鸞”等形象描寫,使竹子的姿態優雅而高遠,給人以清新、純凈之感。
詩人用“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來表達竹子的非凡之處,將其與普通竹子相對照。樊川是中國古代竹子出產較多的地方之一,而詩中的竹子卻因其獨特的氣質而脫俗出塵,不受塵世的局限和束縛。通過對比,詩人突出了竹子的獨特價值和美好品質。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竹子的高潔與超然之美,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質的追求和對純凈世界的向往。
“翱翔端復見停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ǚ zi méi tí chén cuì chuāng qián xīn zāi zhú èr shǒu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
fēng zhí yào dāng tóng zhǒng yù, áo xiáng duān fù jiàn tíng luán.
封殖要當同種玉,翱翔端復見停鸞。
cǐ jūn bú shì chén zhōng wù, qǐ jiǎn fán chuān shí wàn gān.
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翱翔端復見停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