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真人竟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問真人竟何處”全詩
試問真人竟何處,他年相就謁蓬萊。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游毛公洞六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毛公洞六首》是宋代王之道的作品,描述了詩人游歷毛公洞的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旋披荊棘入山來,
洞口晴煙翳不開。
試問真人竟何處,
他年相就謁蓬萊。
譯文:
我旋身穿過密布的荊棘進入山中,
洞口的晴朗煙霧卻無法散開。
試問真正的仙人究竟在何方,
在未來的某一年,我將親臨蓬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游歷毛公洞的情景,展現了他對仙境的向往和追求。詩人旋身穿過茂密的荊棘,象征著他在追尋仙境的旅途中克服了困難和艱險。然而,洞口的晴朗煙霧卻無法散開,給人一種仙境難覓的感覺,暗示了仙境的神秘和難以企及。
詩中的關鍵是對真人的探尋,詩人試問真人究竟在何方,這表達了他對真正仙人的渴望和向往。真人是指仙人、仙境中的高人,象征著超越塵世的境界和智慧。詩人希望能夠與真人相會,得到真人的指導和啟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他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年能夠謁見蓬萊,即進入仙境,與仙人相會。蓬萊是傳說中仙境的代名詞,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祥和、完美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游歷毛公洞的場景,表達了他對仙境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對真人的探尋和未來的期待。詩意深遠,引人思考,展現了宋代文人士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
“試問真人竟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máo gōng dòng liù shǒu
游毛公洞六首
xuán pī jīng jí rù shān lái, dòng kǒu qíng yān yì bù kāi.
旋披荊棘入山來,洞口晴煙翳不開。
shì wèn zhēn rén jìng hé chǔ, tā nián xiāng jiù yè péng lái.
試問真人竟何處,他年相就謁蓬萊。
“試問真人竟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