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問神仙更問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問神仙更問津”全詩
指點長柯向東去,不知銀穴又非真。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游毛公洞六首》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游毛公洞六首》
中文譯文:
山前踴躍見樵人,
欲問神仙更問津。
指點長柯向東去,
不知銀穴又非真。
詩意:
這首詩是王之道的《游毛公洞六首》之一。詩人在山前遇到一個樵夫,他內心充滿了對神仙的向往和渴望。他想向樵夫請教如何成仙之道,但他并不知道樵夫所指的長柯指引他向東前行,是否真的能夠找到真正的仙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面對神秘的道路和追求仙境的渴望。詩人在山前見到樵夫,樵夫可能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或者精通修仙之道。詩人心生疑惑,想向樵夫請教。樵夫指點詩人朝東前行,以長柯作為引導。然而,詩人并不確定這條指引是否真實可信,是否真的能夠找到理想中的仙境。整首詩透露出詩人對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于道路真實性的懷疑和迷茫。
這首詩的意境將讀者帶入了一個神秘而迷人的世界。它探討了人們對于超越現實的渴望,以及在追求理想之路上所面臨的困惑和疑慮。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內心狀況,讓讀者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在追求夢想過程中所面臨的選擇和不確定性。整首詩以簡潔、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欲問神仙更問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máo gōng dòng liù shǒu
游毛公洞六首
shān qián yǒng yuè jiàn qiáo rén, yù wèn shén xiān gèng wèn jīn.
山前踴躍見樵人,欲問神仙更問津。
zhǐ diǎn zhǎng kē xiàng dōng qù, bù zhī yín xué yòu fēi zhēn.
指點長柯向東去,不知銀穴又非真。
“欲問神仙更問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