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不慣征徭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書生不慣征徭苦”全詩
官逋遮為麥秋緩,酒價定隨人意饒。
欲落棗花蠶斷繭,半黃梅子稻移苗。
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是宋代詩人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小雨霏霏的景象,以及這場雨帶來的喜悅和對社會生活的一些觸動。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雨綿綿夜連朝,
突然驚醒和諧韶。
降雨緩解農民困境,
酒價由人心決定。
想象著落下的棗花,
蠶蛾離繭將斷。
稻田的嫩苗移動了,
黃梅子半熟了。
文人不習慣征戰的辛苦,
禪房中的人孤獨凄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現象的描繪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降雨的喜悅和對社會生活的思考。雨水是田野的恩賜,它緩解了農民的困境,使莊稼生長茂盛。與此同時,詩人也提到了酒價的漲跌,暗示了社會經濟與人們的心理期望息息相關。這種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顯示了作者對民生疾苦和社會變遷的關注。
詩中以棗花、蠶繭、稻苗等形象描繪了世間萬象的變化。棗花的落下代表著蠶蛾蛻變,而稻苗的移動則象征著農田的生機。通過這些意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輪回。
最后兩句“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則顯露了詩人的個人感受。詩人以“書生”自謙,暗示了自己不適應世俗的艱辛,更渴望寧靜、寂寞的禪房生活。這種對禪宗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作者內心對于現實世界的厭倦與追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雨水、農田和社會經濟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觸動和對寧靜人生的向往,凸顯了詩人對人間疾苦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書生不慣征徭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ūn yán shòu xǐ yǔ shù huái yùn
和孫延壽喜雨述懷韻
xiǎo yǔ fēi fēi yè jiē cháo, zhà jīng hé qì rù mín yáo.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驚和氣入民謠。
guān bū zhē wèi mài qiū huǎn, jiǔ jià dìng suí rén yì ráo.
官逋遮為麥秋緩,酒價定隨人意饒。
yù luò zǎo huā cán duàn jiǎn, bàn huáng méi zǐ dào yí miáo.
欲落棗花蠶斷繭,半黃梅子稻移苗。
shū shēng bù guàn zhēng yáo kǔ, láo luò sēng fáng bù zì liáo.
書生不慣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書生不慣征徭苦”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