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又送不托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朝又送不托材”全詩
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壺清。
我來蒙師炷香鼎,旋汲溪泉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腸怯龍餅。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和笑庵送面》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笑庵送面》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深堂杰閣松風鳴,
黃梅已過雙溪晴。
不知城高乃有此,
六月表里冰壺清。
我來蒙師炷香鼎,
旋汲溪泉為煎茗。
明朝又送不托材,
大慰枯腸怯龍餅。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的場景為背景,詩人在送別時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詩中描述了深宅高樓中松樹的風聲,表明了離別時的寂寥之感。詩人提到黃梅已過,指的是梅花已經凋謝,表示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然而,詩人仍然感到疑惑,不明白在這座城市高樓林立的背后,是否還有這樣的寧靜。六月的時候,表里的冰壺清澈明亮,這里可能指的是送別時的淚水,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
詩人自稱來到笑庵,蒙受了師長的指引,借著炷香和熱水壺,煎制茶葉。這里表達了詩人將對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融入到茶中的心情。最后兩句詩中,明朝指的是明天,也可以理解為未來,詩人表示自己無法再將面食送給友人,但希望友人能夠保重,同時也給了自己一些慰藉,緩解了內心的不舍和忐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送別時的情景和內心感受。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如松風鳴、黃梅凋謝等,詩人傳達了離別時的凄涼和時間的流逝。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貫穿全詩。最后兩句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和自己內心的安慰,展示了情感的交融和思緒的起伏。
整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景物描寫、情感表達和自我安慰,展示了詩人在別離時的復雜心境和對友人的深情厚意。這首詩詞在簡潔的表達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體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感慨和修辭風格。
“明朝又送不托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ào ān sòng miàn
和笑庵送面
shēn táng jié gé sōng fēng míng, huáng méi yǐ guò shuāng xī qíng.
深堂杰閣松風鳴,黃梅已過雙溪晴。
bù zhī chéng gāo nǎi yǒu cǐ, liù yuè biǎo lǐ bīng hú qīng.
不知城高乃有此,六月表里冰壺清。
wǒ lái méng shī zhù xiāng dǐng, xuán jí xī quán wèi jiān míng.
我來蒙師炷香鼎,旋汲溪泉為煎茗。
míng cháo yòu sòng bù tuō cái, dà wèi kū cháng qiè lóng bǐng.
明朝又送不托材,大慰枯腸怯龍餅。
“明朝又送不托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