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飛泉赴壑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派飛泉赴壑初”全詩
杯渡已知無用楫,馬行今信不更車。
數聲幽鳥過庭際,一派飛泉赴壑初。
正欲尋師問心法,卻驚行色逼鐘魚。
分類:
作者簡介(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彥猷,廬州濡須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歲。善文,明白曉暢,詩亦真樸有致。為人慷慨有氣節。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與兄之義弟之深同登進士第。對策極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調歷陽丞。紹興和議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陳辱國非便。大忤秦檜意,謫監南雄鹽稅。坐是淪廢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轉運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庫總目》相山詞一卷,《文獻通考》傳于世。
《示隱靜恭老》王之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示隱靜恭老》是宋代詩人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游山何敢避泥涂,
恰值催花夜雨余。
杯渡已知無用楫,
馬行今信不更車。
數聲幽鳥過庭際,
一派飛泉赴壑初。
正欲尋師問心法,
卻驚行色逼鐘魚。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山水間游覽時的感受和心境。詩人說,他怎么能躲避山間的泥濘,正好碰上了催促花朵盛開的夜雨。他意指自己已經明白了飲酒過河的槳已經無用,騎馬前行如今已不需要更換車輛。他聽到幾聲幽鳥飛過庭院的邊緣,看到一片飛泉奔向山壑的初初模樣。他本想尋找一位師傅詢問心法,但卻驚訝地發現,行色匆匆的人們不斷逼近鐘魚。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行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感悟。詩人游山時遇到泥濘,卻選擇直面困難,不回避。夜雨催促著山中花朵的盛開,詩人意識到人生中有些事情已經到了不可逆轉的階段。他認識到飲酒過河的方法已經不再適用,馬車也不再需要更換,這暗示著他對人生經驗的積累和成熟。詩中的幽鳥和飛泉,象征著山野的寧靜和自然的美好,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然而,詩人在渴望尋找心靈的指導時,卻被行色匆匆的世俗所驚擾,這種對心靈追求的干擾使他感到困惑和無奈。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和心靈追求的思考和反思,反映了他對于人生意義的探索和對世俗紛擾的矛盾感受。
“一派飛泉赴壑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yǐn jìng gōng lǎo
示隱靜恭老
yóu shān hé gǎn bì ní tú, qià zhí cuī huā yè yǔ yú.
游山何敢避泥涂,恰值催花夜雨余。
bēi dù yǐ zhī wú yòng jí, mǎ xíng jīn xìn bù gēng chē.
杯渡已知無用楫,馬行今信不更車。
shù shēng yōu niǎo guò tíng jì, yī pài fēi quán fù hè chū.
數聲幽鳥過庭際,一派飛泉赴壑初。
zhèng yù xún shī wèn xīn fǎ, què jīng xíng sè bī zhōng yú.
正欲尋師問心法,卻驚行色逼鐘魚。
“一派飛泉赴壑初”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