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曬猶堪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曬猶堪寄”全詩
相望千里路,賴有數行書。
白曬猶堪寄,烏牛政憶渠。
何時聞枉駕,竹里喚行廚。
分類: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次呂居仁見寄韻》張元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呂居仁見寄韻》是宋代張元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去猶為客,
誰人念退居。
相望千里路,
賴有數行書。
白曬猶堪寄,
烏牛政憶渠。
何時聞枉駕,
竹里喚行廚。
詩意:
此詩表達了作者對退隱生活的向往和對友人思念之情。作者自覺年事已高,但仍然身處異鄉,沒有人關懷他的歸隱之意。然而,他能通過友人寄來的書信來彌補思念之情,這成為他在遠離家鄉時的慰藉。作者在生活的邊緣中,通過書信交流與友人保持聯系,使得他的內心得到了一些安慰和寄托。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退隱生活的渴望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語句短小精悍,每句皆有獨立的意義,構成了整首詩的層次感。通過"老去猶為客"一句,作者表達了自己年紀已經老邁,但仍然身處異鄉的境況。"誰人念退居"一句則表達了作者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現出他的孤獨和無依無靠的心境。
"相望千里路"一句中,作者以萬里相隔來形容與友人的距離,表達了他們之間的遙遠和難以企及的情感聯系。然而,"賴有數行書"一句則表明,盡管身處異地,但通過書信的交流,友人的關懷和思念得以傳遞,給予了作者一些慰藉和安慰。
"白曬猶堪寄,烏牛政憶渠"這兩句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友人寄來的書信的珍視和回憶。無論是洗曬在白天的書信,還是用烏牛政(一種古代郵寄方式,用烏牛皮制成郵袋)寄送的書信,都成為了作者回憶友情和思念友人的象征。
最后兩句"何時聞枉駕,竹里喚行廚"則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期盼,希望能在竹林中聽到友人的馬車聲,呼喚友人與他共進餐食。這些意象都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渴望和對友情的眷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退隱生活和友情的思考和向往,通過描繪作者身處異地的境況以及友人寄來的書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對友情的渴望,使讀者在詩詞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與思緒。
“白曬猶堪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lǚ jū rén jiàn jì yùn
次呂居仁見寄韻
lǎo qù yóu wèi kè, shuí rén niàn tuì jū.
老去猶為客,誰人念退居。
xiāng wàng qiān lǐ lù, lài yǒu shù xíng shū.
相望千里路,賴有數行書。
bái shài yóu kān jì, wū niú zhèng yì qú.
白曬猶堪寄,烏牛政憶渠。
hé shí wén wǎng jià, zhú lǐ huàn xíng chú.
何時聞枉駕,竹里喚行廚。
“白曬猶堪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