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羝何日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羝何日乳”全詩
不逐虞常死,丁零尚有恩。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牧羝曲》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牧羝曲》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牧羝曲》中文譯文:
老羝何日乳,
歸雁忽能言。
不逐虞常死,
丁零尚有恩。
《牧羝曲》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田園牧歌的場景,通過羊群和候鳥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于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牧羝曲》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形式展現了生命的無常和時光的變遷,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和人生的思索。
首句“老羝何日乳”,揭示了年邁的羊不再能產奶的現象,暗喻著生命的衰老和不可逆的時光流逝。這句詩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于老去的無奈和對時光的無情感到的痛感。
接下來一句“歸雁忽能言”,將遷徙的雁與言語作了對比,展現了事物的變化和不可預測性。雁是一種遷徙的候鳥,它們的回歸通常預示著季節的更迭。這句詩意味著人們對于變遷和轉瞬即逝的時光的感慨。
隨后兩句“不逐虞常死,丁零尚有恩”,進一步強調了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無常性。這里的“虞”和“丁零”是古代的兩個地名,用來代指人們的生活和命運。詩中表達了對于逝去的歲月和逝去的人物的懷念,以及對于現實中殘存的人情關懷的珍視。
整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事的隱喻,展示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感慨。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對于生命和時光的短暫性的思考,引發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老羝何日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dī qū
牧羝曲
lǎo dī hé rì rǔ, guī yàn hū néng yán.
老羝何日乳,歸雁忽能言。
bù zhú yú cháng sǐ, dīng líng shàng yǒu ēn.
不逐虞常死,丁零尚有恩。
“老羝何日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