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為風流刺史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為風流刺史留”全詩
醉吹鐵笛珠簾底,端為風流刺史留。
分類: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玉山以詩見招用韻奉答(二首)》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山以詩見招用韻奉答(二首)》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君泛脂江我泛婁,沙棠小槳木蘭舟"描述了詩人與對方一同泛舟在脂洲江和婁山江的美景中。脂洲江和婁山江都是中國江南地區的著名江河,以其秀美的風景和濃郁的文化底蘊而聞名。
"醉吹鐵笛珠簾底,端為風流刺史留"這句詩描繪了詩人在船上吹奏鐵笛,笛聲飄蕩在珠簾之下。這里的珠簾可以理解為船上的裝飾物,也可能指代女子的窗簾。整句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和風流才子的形象,也暗示了他作為一位文人官員的身份和品位。
整首詩通過舟行江上的景色和詩人的感受,展現了一種自然與人文相融合的意境。詩人以詩為招呼,用韻作答,表達了對招呼者的回應和對美景的贊美。詩中融入了元代詩詞的特色,形象生動,描寫細膩,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和才華。
這首詩詞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閑適和詩意,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詩人通過自我描摹,展示了自己優雅風流的形象。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感受和表達為主線,表現出了元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審美追求。
“端為風流刺史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shān yǐ shī jiàn zhāo yòng yùn fèng dá èr shǒu
玉山以詩見招用韻奉答(二首)
jūn fàn zhī jiāng wǒ fàn lóu, shā táng xiǎo jiǎng mù lán zhōu.
君泛脂江我泛婁,沙棠小槳木蘭舟。
zuì chuī tiě dí zhū lián dǐ, duān wèi fēng liú cì shǐ liú.
醉吹鐵笛珠簾底,端為風流刺史留。
“端為風流刺史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