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蘢蔓煙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蒙蘢蔓煙雨”全詩
不如道旁李,尚得滋味苦。
驅車上太行,還顧望梁甫。
高岡多烈風,茂林化為岵。
≌余澗底藤,蒙蘢蔓煙雨。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感懷二十四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懷二十四首》是明代劉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翡翠翔江湖,
亡身為毛羽。
不如道旁李,
尚得滋味苦。
驅車上太行,
還顧望梁甫。
高岡多烈風,
茂林化為岵。
≌余澗底藤,
蒙蘢蔓煙雨。
中文譯文:
翡翠飛翔于江湖之上,
失去生命變為鳥毛。
不如路旁的李樹,
仍能品嘗苦澀滋味。
驅車上太行山,
仍然回首望梁甫。
高岡上吹著猛烈的風,
茂密的林木化為丘陵。
溪澗底的藤蔓,
被濃霧和細雨所籠罩。
詩意和賞析:
《感懷二十四首》是劉基在明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描繪翡翠飛翔于江湖,亡身變為鳥毛,與路旁的李樹相比,詩人認為它們能夠感受到苦澀的滋味,而自己卻失去了生命和感受的能力。驅車上太行山,回首眺望梁甫,詩人感嘆高岡上猛烈的風,茂密的林木化作丘陵,暗喻人生的坎坷和變遷。最后,詩人描繪了溪澗底蒙蘢的藤蔓,被濃霧和細雨所籠罩,顯現出一種朦朧而幽深的景象。
整首詩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命運和自身處境的感慨。通過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抒發了對于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思考。翡翠的飛翔和鳥毛的變化暗喻人生的轉變和無常,與李樹的苦澀對比,強調了生命的珍貴和感受的重要性。驅車上太行山和回首望梁甫,詩人透過自然景觀的描繪,映照出人生的坎坷和起伏。最后,蒙蘢的藤蔓和籠罩的霧雨,給人一種幽深而朦朧的感覺,象征著詩人內心的迷茫和苦悶。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生命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詩人表達了對于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思考,并展現了內心的迷茫和苦悶。整首詩意境幽深,給人以深思的啟示,體現了婉約派詩詞的特點。
“蒙蘢蔓煙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huái èr shí sì shǒu
感懷二十四首
fěi cuì xiáng jiāng hú, wáng shēn wéi máo yǔ.
翡翠翔江湖,亡身為毛羽。
bù rú dào páng lǐ, shàng dé zī wèi kǔ.
不如道旁李,尚得滋味苦。
qū chē shàng tài xíng, hái gù wàng liáng fǔ.
驅車上太行,還顧望梁甫。
gāo gāng duō liè fēng, mào lín huà wéi hù.
高岡多烈風,茂林化為岵。
yú jiàn dǐ téng, méng lóng màn yān yǔ.
≌余澗底藤,蒙蘢蔓煙雨。
“蒙蘢蔓煙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