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見海云蒸晚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愁見海云蒸晚霞”全詩
江楓未肯換故色,汀草強欲抽新芽。
野畦落日舞殘蝶,小池過雨喧鳴蛙。
城上幾時罷擊柝,愁見海云蒸晚霞。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冬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暖》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南國冬天的溫暖景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變化和生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冬天溫暖的南國,今年的十月,赤城桃樹已經開花了。江邊的楓樹還不愿意改變它們的舊色,而汀邊的草卻渴望抽出新的芽葉。在田間的畦道上,夕陽下翩翩起舞的蝴蝶,小池塘中雨后喧鬧的蛙鳴。城上的擊柝聲幾時才停息,我憂愁地看著海云籠罩著夕陽余暉。
詩意:
這首詩以冬天的南國為背景,展示了溫暖的氣候和一些自然景物的變化。詩人通過描述赤城桃花的開放、江邊楓樹的守舊以及汀邊草的蓬勃生長,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變化。詩中還描繪了田野間舞動的蝴蝶和池塘中喧鬧的蛙聲,以及城上持續不斷的擊柝聲。最后,詩人凝望著被海云蒙蔽的夕陽余暉,表達了內心的憂愁之情。
賞析:
《冬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南國冬天的景色和一些顯著的變化。詩人通過對赤城桃花、江楓、汀草等自然事物的描寫,展示了自然界在寒冷的季節中仍然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景象。他以細膩的筆觸傳達出大自然的美妙和變幻無常的特點。
詩中的蝴蝶和蛙聲,以及城上的擊柝聲,使整首詩更加生動。蝴蝶在夕陽下舞動,蛙鳴在雨后池塘,都展現了自然界中的活力與動感。城上的擊柝聲則暗示了人類活動與自然景物的對比,詩人似乎在暗示人類的繁忙與自然的寧靜之間的沖突。
最后,詩人以憂愁的目光凝望著被海云籠罩的夕陽余暉,這種景象給人一種朦朧而悲傷的感覺。海云蒸騰的夕陽余暉似乎象征著詩人內心的憂愁與不安,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哀愁的色彩。
總體而言,劉基的《冬暖》通過對南國冬天景象的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與變化,并通過一些細節和意象,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憂愁之情。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向讀者展示了冬天中的美麗與哀愁,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
“愁見海云蒸晚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nuǎn
冬暖
jīn nián nán guó tiān qì nuǎn, shí yuè chì chéng táo yǒu huā.
今年南國天氣暖,十月赤城桃有花。
jiāng fēng wèi kěn huàn gù sè, tīng cǎo qiáng yù chōu xīn yá.
江楓未肯換故色,汀草強欲抽新芽。
yě qí luò rì wǔ cán dié, xiǎo chí guò yǔ xuān míng wā.
野畦落日舞殘蝶,小池過雨喧鳴蛙。
chéng shàng jǐ shí bà jī tuò, chóu jiàn hǎi yún zhēng wǎn xiá.
城上幾時罷擊柝,愁見海云蒸晚霞。
“愁見海云蒸晚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