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漆樹邊栽枸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刺漆樹邊栽枸橘”全詩
刺漆樹邊栽枸橘,幾時開得牡丹花。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吳歌(六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吳歌(六首)》是明代詩人劉基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吳歌(六首)
樹頭掛網枉求蝦,
泥里無金空撥沙。
刺漆樹邊栽枸橘,
幾時開得牡丹花。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吳地漁民的生活為題材,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示了他們在艱辛的捕魚勞作中所面臨的困境和期盼。詩人以吳地漁民的形象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
賞析:
這首詩通過一系列生動的畫面,展現了吳地漁民的生活場景和內心感受。首先,"樹頭掛網枉求蝦"這句描繪了漁民在樹上掛起漁網,但卻得不到令人滿意的收獲,暗示著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接著,"泥里無金空撥沙"這句表明了漁民盡管付出了努力,但卻徒勞無功,沒有找到財富的象征——金子。這兩句詩傳達出一種無奈和無助的心境。
然而,詩人并未止步于此,他通過接下來的兩句詩展現了漁民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刺漆樹邊栽枸橘"這句描繪了漁民在邊上種植枸橘樹,可以看作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一句"幾時開得牡丹花"則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以牡丹花開的形象寄托了希望和繁榮的愿景。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形象化的描寫,將漁民的生活狀態與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它既展現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同時又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和追求。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使得這首詩具有強烈的感召力和引人深思的意義。
“刺漆樹邊栽枸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ú gē liù shǒu
吳歌(六首)
shù tóu guà wǎng wǎng qiú xiā, ní lǐ wú jīn kōng bō shā.
樹頭掛網枉求蝦,泥里無金空撥沙。
cì qī shù biān zāi gōu jú, jǐ shí kāi dé mǔ dān huā.
刺漆樹邊栽枸橘,幾時開得牡丹花。
“刺漆樹邊栽枸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