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胎瘦減有誰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蚌胎瘦減有誰知”全詩
明月自圓還自缺,蚌胎瘦減有誰知。
分類: 竹枝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竹枝歌(三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竹枝歌(三首)》
朝代:明代
作者:劉基
中文譯文:
相思無益莫相思,
贏得霜髯換黑髭。
明月自圓還自缺,
蚌胎瘦減有誰知。
詩意:
這首《竹枝歌(三首)》表達了作者對相思之情的感慨和思考。詩中以雙句的形式呈現了四個短小的片段,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相思之苦的無奈和痛苦。
賞析:
第一句"相思無益莫相思"表達了作者對相思之情的無奈。相思雖然可以表達內心的思念,但卻無法改變現實的局面,因此作者勸告自己和他人,不要過多地沉浸于相思之苦。
第二句"贏得霜髯換黑髭"借用了自然景物的變化來象征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面容逐漸蒼老,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相思之痛的抱怨。
第三句"明月自圓還自缺"以明月的圓缺來比喻人生的美好和不完美。明月雖然圓滿,但它也有自己的缺陷,暗示了人生中的喜悅和遺憾并存。
最后一句"蚌胎瘦減有誰知"通過描寫蚌的瘦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和苦悶。蚌胎瘦減,只有自己知道,沒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內心的痛苦和困擾。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相思之苦的感慨,通過自然景物的比喻,凸顯了人生的變幻無常和內心的矛盾。詩詞中的意象和隱喻運用巧妙,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蚌胎瘦減有誰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ú zhī gē sān shǒu
竹枝歌(三首)
xiāng sī wú yì mò xiāng sī, yíng de shuāng rán huàn hēi zī.
相思無益莫相思,贏得霜髯換黑髭。
míng yuè zì yuán hái zì quē, bàng tāi shòu jiǎn yǒu shéi zhī.
明月自圓還自缺,蚌胎瘦減有誰知。
“蚌胎瘦減有誰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