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竟云濤歸大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至竟云濤歸大壑”全詩
至竟云濤歸大壑,煙波還屬釣魚人。
分類:
作者簡介(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并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后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傳奇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深厚的民間影響力。
《絕句漫興(三首)》劉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絕句漫興(三首)》是明代詩人劉基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絕句漫興(三首)》中文譯文:
五湖風雨夜垂綸,
一葉扁丹一粟身。
至竟云濤歸大壑,
煙波還屬釣魚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漁夫在五湖風雨的夜晚垂釣的情景。詩人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平凡而富有哲理的場景。
首先,五湖風雨的夜晚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凄涼、孤寂的氛圍。風雨的凜冽使得垂釣的過程更加艱辛和寂寥,同時也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意境。
其次,詩中提到的“一葉扁丹一粟身”表達了漁夫貧寒的境遇。這句詩意味深長,通過簡潔的表述,傳達了漁夫的貧窮和樸素的生活狀態。漁夫只有一葉扁舟、一根紅漆的魚竿和一些微薄的物資,他的生活可以說是非常簡單和貧困的。
詩的最后兩句“至竟云濤歸大壑,煙波還屬釣魚人”表現了漁夫對自然的理解和對生命的領悟。云濤歸大壑,煙波歸漁夫,表明漁夫與自然相融合,與大自然的力量相互共生。他深知風云變幻不居,而他自己的命運與漁獲也是如此,皆是順應自然規律的一部分。漁夫通過垂釣與自然相對話,感受著自然的悠遠和寬廣,他的生活也因此與自然的律動緊密相連。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尋常而又深刻的場景,展示了漁夫對自然和生命的領悟。通過漁夫垂釣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理解,暗示了一種順應自然、平和寬容的處世態度。
“至竟云濤歸大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ué jù màn xìng sān shǒu
絕句漫興(三首)
wǔ hú fēng yǔ yè chuí lún, yī yè biǎn dān yī sù shēn.
五湖風雨夜垂綸,一葉扁丹一粟身。
zhì jìng yún tāo guī dà hè, yān bō hái shǔ diào yú rén.
至竟云濤歸大壑,煙波還屬釣魚人。
“至竟云濤歸大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