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輕傳弄月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下輕傳弄月簫”全詩
風動花枝探月影,天開月鏡照花妖。
月中漫擊催花鼓,花下輕傳弄月簫;
只恐月沉花落后,月臺香榭兩蕭條。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0》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0》是明代文人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庭花月正春宵,
花氣芬芳月正饒;
風動花枝探月影,
天開月鏡照花妖。
月中漫擊催花鼓,
花下輕傳弄月簫;
只恐月沉花落后,
月臺香榭兩蕭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花月交輝的春夜景象。詩中以花和月為主題,通過富有想象力的描寫,展現了春夜盛開的花朵和明亮的月光之間的美妙關系。
首句"一庭花月正春宵"表達了詩人置身于一庭花月之中的情景,春宵時分花朵盛開,月光明亮。第二句"花氣芬芳月正饒"進一步強調了花香和月光的濃郁,形容了春夜的美好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風動花枝探月影,天開月鏡照花妖"通過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微風吹動花枝,使月光在花影中閃爍,天空中的明亮月亮照射在花朵上,形成了一種迷人的景象。
下半部分的兩句"月中漫擊催花鼓,花下輕傳弄月簫"描述了在這美麗的花月之夜,月光如鼓聲催動花朵綻放,花下傳來輕柔的月光之音,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最后兩句"只恐月沉花落后,月臺香榭兩蕭條"揭示了詩人對美好時刻的留戀,擔心月亮落下,花朵凋謝后,美麗的景象將逐漸消失,月臺和香榭將變得荒涼。
整首詩以花月為主題,通過詩人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想象,展現了花朵盛開、月光明亮的春夜美景,同時也流露出對美好時光短暫流逝的思考和擔憂。這首詩詞以其華麗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美的熱愛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花下輕傳弄月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 yuè yín xiào lián zhū tǐ shí yī shǒu 10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0
yī tíng huā yuè zhèng chūn xiāo,
一庭花月正春宵,
huā qì fēn fāng yuè zhèng ráo
花氣芬芳月正饒;
fēng dòng huā zhī tàn yuè yǐng,
風動花枝探月影,
tiān kāi yuè jìng zhào huā yāo.
天開月鏡照花妖。
yuè zhōng màn jī cuī huā gǔ,
月中漫擊催花鼓,
huā xià qīng chuán nòng yuè xiāo
花下輕傳弄月簫;
zhǐ kǒng yuè chén huā luò hòu,
只恐月沉花落后,
yuè tái xiāng xiè liǎng xiāo tiáo.
月臺香榭兩蕭條。
“花下輕傳弄月簫”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