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作陶承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時我作陶承旨”全詩
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樽前面發紅。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陶榖贈詞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陶榖贈詞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旅途中度過一夜的故事,以及詩人通過短暫的言辭與陌生人相互了解的情景。詩詞中還提到了作者的身份和他在飲酒時不必面紅的自信態度。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夜姻緣逆旅中,
短詞聊以識泥鴻。
當時我作陶承旨,
何必樽前面發紅。
《陶榖贈詞圖》展示了一種短暫而匆忙的相遇,詩人和陌生人在旅途中共度一夜。詩人運用簡短的詞句與對方交流,以了解彼此的心意。在這種短暫的相識中,詩人以自己曾經擔任陶瓷官員的身份自居,表達了他對自己才智的自信。
詩詞中的“何必樽前面發紅”一句,暗示了詩人在飲酒時的從容自信。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認為自己在享受美酒時不需要表現出尷尬或局促的面紅,因為他對自己的品味和能力有著堅定的自信。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流暢的語言,展現了旅途中的短暫相遇和詩人內心的自信與從容。這種淡然的態度和自信的表達使得這首詩詞顯得樸實而真摯,給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間。
“當時我作陶承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gǔ zèng cí tú
陶榖贈詞圖
yī xiǔ yīn yuán nì lǚ zhōng, duǎn cí liáo yǐ shí ní hóng.
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
dāng shí wǒ zuò táo chéng zhǐ, hé bì zūn qián miàn fā hóng.
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樽前面發紅。
“當時我作陶承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