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春雷未驚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恰似春雷未驚蟄”全詩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清溪松陰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清溪松陰圖》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溪旁長滿松樹的景象。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清澈的溪水,被高大的松樹遮蔽;
溪水中的倒影,波紋之間顯得低矮;
宛如春雷未能驚動沉睡的龍,
龍的腦袋和角暫時沾滿了泥土。
詩意:
這首詩以一幅清溪松樹的圖景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唐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生命的思考。清澈的溪水和高大的松樹相映成趣,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環境中。詩中提到的龍象征著生命的力量和活力,它沉睡在泥土中,暫時隱藏了自己的威嚴和光彩。詩人通過這幅畫面傳達了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時也暗示了生命的蓬勃發展和潛藏的能量。
賞析:
《清溪松陰圖》展示了唐寅細膩的觀察力和獨特的藝術表達。他通過對清溪和松樹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之處。清溪的清澈和松樹的高大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種安靜和寧靜的氛圍。溪水中倒影的描繪,使畫面更加生動,給人以虛實相間的感覺。詩中的龍象征著生命的活力和潛力,它沉睡在泥土中,暫時隱藏了自己的威嚴和力量,這給人以一種期待和希望的感覺。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感受和對生命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繪和隱喻的運用,展現了唐寅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的熱愛。它讓人沉浸在一幅寧靜而美麗的畫面中,同時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待。
“恰似春雷未驚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ng xī sōng yīn tú
清溪松陰圖
cháng sōng bǎi chǐ yīn qīng xī, dào yǐng bō jiān shì zhuǎn dī.
長松百尺蔭清溪,倒影波間勢轉低。
qià sì chūn léi wèi jīng zhé, rán lóng tóu jiǎo zàn pó ní.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恰似春雷未驚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