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春風吹嫩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江上春風吹嫩榆”全詩
相逢若有知音者,隨地芟茅好結廬。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南游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游圖》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南方游歷時的心情和生活態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上春風吹嫩榆,
扶琴送子曳長裙。
相逢若有知音者,
隨地芟茅好結廬。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詩人在江上游覽時所感受到的春天的美好。詩人描述了春風吹拂嫩榆樹的景象,春風輕柔地吹動著柳樹枝條,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詩人又描繪了自己彈琴送別親人的情景,琴聲伴隨著孩子曳動長裙的動作,顯露出家庭和諧的景象。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于如有知音者的相逢的渴望。詩人希望能夠在旅途中遇到心靈相通的朋友,相互理解和欣賞。這種有共同語言的相遇,使得詩人感到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找到知音,有一種歸屬感和安定感。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詩人表示,只要有地方可以生活,即使是在野外草地上,他也能夠芟除雜草,搭建簡陋的茅屋,享受簡樸自然的生活。這表明詩人不拘泥于世俗的功名利祿,追求的是一種寧靜和自由的生活狀態。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詩人的心情,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情的熱愛,以及對知音和簡樸生活的向往。詩人唐寅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以及個人情感與社會關系的交融,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這首詩詞展示了明代文人對自然、友誼和簡樸生活的獨特追求和審美觀念。
“江上春風吹嫩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yóu tú
南游圖
jiāng shàng chūn fēng chuī nèn yú, fú qín sòng zi yè cháng qún.
江上春風吹嫩榆,扶琴送子曳長裙。
xiāng féng ruò yǒu zhī yīn zhě, suí dì shān máo hǎo jié lú.
相逢若有知音者,隨地芟茅好結廬。
“江上春風吹嫩榆”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