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忘門外到長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竟忘門外到長安”全詩
今日酒杯歌袖畔,竟忘門外到長安。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行旅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行旅圖》是明代詩人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行旅途中的思緒和感受,表達了作者對旅途中離別、辛苦和迷失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旅圖
十年行李憶關山,
紈褲何堪遣路艱。
今日酒杯歌袖畔,
竟忘門外到長安。
譯文:
回首十年行旅,憶起漫長的關山之旅,
我身穿輕紗褲子,何以適應這艱難的路途。
今天,在酒杯和歌聲的陪伴下,
竟然忘記了門外的長安城。
詩意:
《行旅圖》以行旅為背景,反映了詩人對旅途經歷的回憶和思考。首句表達了詩人回憶往事的心情,十年的行旅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離別和辛勞。第二句中的紈褲象征著詩人輕薄的行李,而遣路艱則揭示了旅途的困難和艱險。然而,在詩的最后兩句中,詩人提到了今天的情景,酒杯和歌聲伴隨著他,他竟然忘記了門外的長安城,這暗示了詩人在旅途中的迷失和對現實的遺忘。
賞析:
《行旅圖》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旅途經歷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繪行旅的辛苦和困難與今天的歡樂與遺忘形成強烈的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迷失。詩人對十年行旅的回憶中透露出對離別和辛勞的感傷,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旅途中的苦澀和孤寂。最后兩句中的忘記長安,則顯露出詩人在旅途中對現實的遺忘和對自我的迷失,給人以深思。整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樸素的語言和深沉的思考,展示了旅途中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變化,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竟忘門外到長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ng lǚ tú
行旅圖
shí nián xíng lǐ yì guān shān, wán kù hé kān qiǎn lù jiān.
十年行李憶關山,紈褲何堪遣路艱。
jīn rì jiǔ bēi gē xiù pàn, jìng wàng mén wài dào cháng ān.
今日酒杯歌袖畔,竟忘門外到長安。
“竟忘門外到長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