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楊枝亦辭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到老楊枝亦辭去”全詩
到老楊枝亦辭去,張娟林態竟如何。
分類:
作者簡介(唐寅)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白樂天圖》唐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樂天圖》是唐寅創作的一首詩詞,描寫了明代蘇州剌史白尚書的境遇和情感體驗。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蘇州剌史白尚書,
病骨蕭條酒盞疏。
到老楊枝亦辭去,
張娟林態竟如何。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尚書為主題,他是明代蘇州的剌史(地方官職),但如今他的健康狀況不佳,骨瘦如柴,酒盞也變得稀疏。即使年事已高,他也放棄了享受娛樂的楊枝美酒,而看著窗外的美麗景色,心情如何?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白尚書的境遇和情感,展現了詩人感受人生變遷、思考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首先,白尚書作為蘇州的地方官員,本應享受權勢和富貴,然而,他現在卻病骨蕭條,酒盞稀疏。這一對比凸顯了光景的衰落和他個人的困頓,也反映了生命無常和權力的脆弱性。其次,詩中提到白尚書舍棄了楊枝美酒,選擇注視窗外的景色。這暗示他對人生的選擇和態度發生了變化,不再追求物質享受,而是沉思人生的意義和內在的美。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白尚書過去風采的懷念和對他當前心境的疑問。張娟林態,指的是窗外的美景,但詩人同時也在問白尚書的內心是否與外表一樣美麗。通過這些細膩而深刻的描寫,詩人唐寅通過白尚書的經歷,傳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對世事無常的體悟以及對內心尋求美好的向往。
這首詩詞在表達個體命運與人生哲學之間的關系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它通過描繪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情感體驗,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追求內心真善美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景色描寫也為作品增添了一絲清新和詩意,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內心之美的探索。
“到老楊枝亦辭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lè tiān tú
白樂天圖
sū zhōu lá shǐ bái shàng shū, bìng gǔ xiāo tiáo jiǔ zhǎn shū.
蘇州剌史白尚書,病骨蕭條酒盞疏。
dào lǎo yáng zhī yì cí qù, zhāng juān lín tài jìng rú hé.
到老楊枝亦辭去,張娟林態竟如何。
“到老楊枝亦辭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