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花猶未識歸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初花猶未識歸人”全詩
和氣旋成燕谷暖,使華重照蘇門新。
山川如避中原執,天地應酣上國春。
二月塞亭行欲尺,初花猶未識歸人。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望京館》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京館》是宋代文人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從絕漠返朱輪,
便有東風逐去塵。
和氣旋成燕谷暖,
使華重照蘇門新。
山川如避中原執,
天地應酣上國春。
二月塞亭行欲尺,
初花猶未識歸人。
詩意和賞析:
《望京館》以春天歸來的景象為出發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渴望和期待。詩中描繪了冬天的荒涼景象,但隨著春天的到來,一切煥然一新。詩人借助東風吹去了冬天的塵埃,使得春意融融,萬物復蘇。和煦的氣候讓燕谷變得溫暖宜人,光芒照耀著蘇門的新顏。山川似乎都躲避開冬天的束縛,天地間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詩詞以二月的時節為背景,描繪了行走在塞亭上的景象。初春的花朵還未完全開放,但已經能夠感受到春天的氣息。歸人的身影也在詩中暗示,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將帶來人們的歸程。
整首詩詞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對春天的贊美和期待,展現出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向往之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也流露出對鄉愁和故鄉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悅和對歸鄉的期盼,給人以清新、愉悅的感受。
“初花猶未識歸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jīng guǎn
望京館
yī cóng jué mò fǎn zhū lún, biàn yǒu dōng fēng zhú qù chén.
一從絕漠返朱輪,便有東風逐去塵。
hé qì xuán chéng yàn gǔ nuǎn, shǐ huá zhòng zhào sū mén xīn.
和氣旋成燕谷暖,使華重照蘇門新。
shān chuān rú bì zhōng yuán zhí, tiān dì yīng hān shàng guó chūn.
山川如避中原執,天地應酣上國春。
èr yuè sāi tíng xíng yù chǐ, chū huā yóu wèi shí guī rén.
二月塞亭行欲尺,初花猶未識歸人。
“初花猶未識歸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