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無此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十年來無此會”全詩
翠玉裝輿容扈蹕,黃金涂紙看揮毫。
堯文自與星辰爛,漢殿常依日月高。
四十年來無此會,恩深不覺醉仙醪。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再召至龍圖閣觀書》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召至龍圖閣觀書
君王又詔蓬萊宴,
三閣崔嵬壓海鰲。
翠玉裝輿容扈蹕,
黃金涂紙看揮毫。
堯文自與星辰爛,
漢殿常依日月高。
四十年來無此會,
恩深不覺醉仙醪。
【譯文】
再次召我至龍圖閣觀書,
君王再次宣召,舉行盛大的蓬萊宴會,
三座閣樓高聳入云,宛如海中的巨鰲。
翠玉裝飾的車馬華麗,貴族隨從排成隊伍,
黃金涂飾的紙張上,書法家揮毫潑墨。
堯時的圣文與繁星一起熠熠發光,
漢朝的宮殿常常依附于日月的高處。
四十年來從未有過這樣的盛會,
君王的恩寵深厚,讓我陶醉于仙醪之中。
【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宰相王珪創作的作品,描述了君王再次邀請他至龍圖閣觀書的場景。詩人以精湛的筆墨描繪了盛大的宴會景象,展現了君王的威嚴和榮耀。翠玉裝飾的車馬、黃金涂飾的紙張,無不彰顯著君王的尊貴地位。
詩中提到了堯文和漢殿,分別代表了古代圣人的文化和漢朝的宮殿。堯文與星辰爛熠熠生輝,彰顯了文化的輝煌和燦爛。而漢殿常依日月高,表達了君王的地位高峻,如同日月照耀一般。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這次宴會的珍視和感激之情。四十年來,他從未有過如此盛會,君王的寵愛讓他陶醉其中,仿佛品嘗了仙醪般的甘甜。這表達了詩人對君王的深厚感情和對盛會的難以忘懷之情。
整首詩意蘊含深沉,以簡潔的文字展現了宮廷的盛況和詩人的感慨。通過描繪盛會場景,表達了對君王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珍重。
“四十年來無此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zhào zhì lóng tú gé guān shū
再召至龍圖閣觀書
jūn wáng yòu zhào péng lái yàn, sān gé cuī wéi yā hǎi áo.
君王又詔蓬萊宴,三閣崔嵬壓海鰲。
cuì yù zhuāng yú róng hù bì, huáng jīn tú zhǐ kàn huī háo.
翠玉裝輿容扈蹕,黃金涂紙看揮毫。
yáo wén zì yǔ xīng chén làn, hàn diàn cháng yī rì yuè gāo.
堯文自與星辰爛,漢殿常依日月高。
sì shí nián lái wú cǐ huì, ēn shēn bù jué zuì xiān láo.
四十年來無此會,恩深不覺醉仙醪。
“四十年來無此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