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隴塵誰與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路入隴塵誰與問”全詩
陰壑水聲多北注,晴峰云影盡南飛。
黃牛擁毳爭春耦,白馬彎弧落暮圍。
路入隴塵誰與問,桑間胡女避人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柳河館》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河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珪。這首詩以描繪柳河館的景色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和農村生活的描寫,展現了深邃的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柳河山外日暉暉,
柳色猶枯草正腓。
陰壑水聲多北注,
晴峰云影盡南飛。
黃牛擁毳爭春耦,
白馬彎弧落暮圍。
路入隴塵誰與問,
桑間胡女避人歸。
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柳河館的景色和周圍的自然環境,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鄉村生活的思考。整首詩情景交融,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山水的變幻和四季的更迭。
賞析:
詩的開篇,以明亮的陽光照射在柳河山外,形容日光明媚,使整個景色更加生動。接著,以柳色枯黃,草木凋零的描寫,暗示著秋天的臨近,也可能表達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脆弱。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柳河館周圍的水聲和云影。陰壑中水聲潺潺,暗示了一種寧靜和清新的氛圍。而晴朗的峰巔上的云影則象征著自由和飛翔的精神。
后面兩句以黃牛、白馬為主題,描繪了農村生活的場景。黃牛爭相爭春的景象,表現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生命力的頑強。白馬彎弧落下,形象地描繪了農村傍晚時分的寧靜和安詳。
最后兩句描述了一條小路和桑樹間的胡女。小路入隴塵,意味著這是一條少有人問津的僻靜小徑。桑間胡女避人歸,表現了一個背離塵囂的女子回歸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形象。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農村生活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景物和獨特的視角,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純樸生活的贊美。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歲月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路入隴塵誰與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hé guǎn
柳河館
liǔ hé shān wài rì huī huī, liǔ sè yóu kū cǎo zhèng féi.
柳河山外日暉暉,柳色猶枯草正腓。
yīn hè shuǐ shēng duō běi zhù, qíng fēng yún yǐng jǐn nán fēi.
陰壑水聲多北注,晴峰云影盡南飛。
huáng niú yōng cuì zhēng chūn ǒu, bái mǎ wān hú luò mù wéi.
黃牛擁毳爭春耦,白馬彎弧落暮圍。
lù rù lǒng chén shuí yǔ wèn, sāng jiān hú nǚ bì rén guī.
路入隴塵誰與問,桑間胡女避人歸。
“路入隴塵誰與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