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險盤危壓古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跨險盤危壓古州”全詩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聲繞檻流。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越王樓》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越王樓》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詩意描繪了越王樓的壯麗景色和悠久歷史,通過山水的描繪,表達了對越王樓的景色和聲音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越王樓橫跨險峻的山巒,壓迫著古老的州城,
至今仍被傳頌為越王樓。
山峰分割冷翠色的樹影落在屋檐上滴下,
水聲在冰冷的空氣中撕裂,繞檻流淌。
這首詩詞通過對越王樓的描繪,展示了山水之間的對比和交織。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山峰的險峻和古州城的莊嚴,讓讀者感受到壯麗景色的氣勢。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山峰上冷翠的樹影和水聲在樓檐和檻邊流淌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寒冷的氛圍,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山、水、樓的形象描繪,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恢弘,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越王樓的敬仰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詩人引導讀者進入一種寧靜的境界,感受到山水之間的靜謐和美麗。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歷史文化的敬仰,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想象空間。
“跨險盤危壓古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wáng lóu
越王樓
kuà xiǎn pán wēi yā gǔ zhōu, zhì jīn chuán hào yuè wáng lóu.
跨險盤危壓古州,至今傳號越王樓。
shān fēn lěng cuì qīn yán dī, shuǐ bāi hán shēng rào kǎn liú.
山分冷翠侵檐滴,水擘寒聲繞檻流。
“跨險盤危壓古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