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應冠蕊臺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姓名應冠蕊臺書”全詩
方從宣室承釐后,更約浮丘把袂初。
文藻自高鹓掖詔,姓名應冠蕊臺書。
我慚昔預祠春客,曾夢鈞天侍燕胥。
分類:
作者簡介(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學家。祖籍成都華陽,幼時隨叔父遷居舒州(今安徽省潛山縣)。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王珪進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五年(1082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元豐六年(1083年),封郇國公。哲宗即位,封岐國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贈太師,謚文恭。王珪歷仕三朝,典內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冊,多出其手。自執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時稱“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庫全書》輯有《華陽集》四十卷。
《依韻和賈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王珪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賈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是宋代王珪所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乙靈宮靠近帝都,黃昏迎接丹節降至低層虛幻之地。我剛從宣室承受了皇帝的寵信,又與賈直孺舍人約在浮丘相聚,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我的文采自古以來就備受贊賞,我的名字應該鑲嵌在蕊臺的書籍之上。我感到慚愧,曾經預測到春天的到來,而現在我仿佛夢見自己成為鈞天侍燕胥的賓客。
詩意:
這首詩于初春之際寫成,描繪了詩人與賈直孺舍人在太乙靈宮的祠堂里相聚的情景。詩人表達了自己受到皇帝的青睞,并與賈直孺舍人共同期待春天的到來。詩人自謙自己的文采,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銘刻在重要的文獻之上。最后,詩人回憶起自己曾經預見到春天的跡象,仿佛在夢中成為天子鈞天侍燕胥的貴賓。
賞析:
這首詩以太乙靈宮作為背景,描繪了初春時節的景象。詩人通過描述夕陽下的靈宮和祭祀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氛圍。他表達了自己得到皇帝的賞識和重用,以及與賈直孺舍人共同慶祝春天的到來的喜悅之情。詩人自謙自己的才華,但實際上他的文采早已被人所贊譽。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永久地被紀念,作為文藻之士的代表。最后,詩人回憶起曾經夢見自己在天子的宴會上受寵,這種回憶帶有一種幻想和遙遠的感覺,強調了詩人的壯志和追求。
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展示了王珪的才華和情感,同時揭示了他對文化榮耀和帝王之宴的向往。通過對春天來臨的慶祝和個人夢幻的描繪,詩人表達了他對于名利和美好生活的渴望,盡管這些渴望可能只是一種幻想。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深思,并展現了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個人價值的追尋。
“姓名應冠蕊臺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jiǎ zhí rú shè rén chū chūn cí zuǒ tài yǐ èr shǒu
依韻和賈直孺舍人初春祠左太乙二首
tài yǐ líng gōng jìn dì dū, xī yíng dān jié xià céng xū.
太乙靈宮近帝都,夕迎丹節下層虛。
fāng cóng xuān shì chéng lí hòu, gèng yuē fú qiū bǎ mèi chū.
方從宣室承釐后,更約浮丘把袂初。
wén zǎo zì gāo yuān yē zhào, xìng míng yīng guān ruǐ tái shū.
文藻自高鹓掖詔,姓名應冠蕊臺書。
wǒ cán xī yù cí chūn kè, céng mèng jūn tiān shì yàn xū.
我慚昔預祠春客,曾夢鈞天侍燕胥。
“姓名應冠蕊臺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