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危豈易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艱危豈易形”全詩
動必懷剛毅,何嘗廢典刑。
英規方貫古,樂石諒難銘。
密議初如用,艱危豈易形。
分類:
作者簡介(夏竦)

夏竦,字子喬,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初謚“文正”,后改謚“文莊”。夏竦以文學起家,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后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由于夏竦對文學的造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于后世。
《奉和御製讀唐書》夏竦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奉和御製讀唐書》
賢哉段忠烈,振跡自邠寧。
動必懷剛毅,何嘗廢典刑。
英規方貫古,樂石諒難銘。
密議初如用,艱危豈易形。
中文譯文:
多么令人敬佩的段忠烈啊,他的事跡傳揚自邠寧。
他行動必然懷揣著剛毅的品質,從不廢棄法律制度。
他的德行規范正是古人所推崇的,對于功勛石碑的銘刻也不會敷衍了事。
盡管他的計謀初見成效,但面臨艱險和危難,又豈會容易推翻形勢呢。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夏竦為《讀唐書》所作的御製詩詞。詩中表達了對段忠烈的贊美和敬仰之情。段忠烈是唐代的一位杰出將領,他以堅毅的品質和不屈的精神,為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正義事業奮斗不息。詩人通過贊美段忠烈,表達了對忠誠、勇敢和秉公執法的價值觀的崇高認同。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段忠烈的敬佩之情。詩人通過運用對仗、平仄和韻律的技巧,使詩詞更加優美流暢。詩中的對偶和修辭手法,如“賢哉”與“振跡”、“動必懷”與“何嘗廢”等,增強了詩歌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忠誠和勇敢與艱險和困難的對比,突出了段忠烈的英勇品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誠、堅毅和正義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艱危豈易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ù zhì dú táng shū
奉和御製讀唐書
xián zāi duàn zhōng liè, zhèn jī zì bīn níng.
賢哉段忠烈,振跡自邠寧。
dòng bì huái gāng yì, hé cháng fèi diǎn xíng.
動必懷剛毅,何嘗廢典刑。
yīng guī fāng guàn gǔ, lè shí liàng nán míng.
英規方貫古,樂石諒難銘。
mì yì chū rú yòng, jiān wēi qǐ yì xíng.
密議初如用,艱危豈易形。
“艱危豈易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