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常竭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年常竭節”全詩
十年常竭節,一劍早知名。
自取河南鎮,終辭霸府兵。
飛鷹昭慶路。
窮達有高情。
分類:
作者簡介(夏竦)

夏竦,字子喬,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初謚“文正”,后改謚“文莊”。夏竦以文學起家,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后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由于夏竦對文學的造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于后世。
《奉和御製讀五代史后唐史》夏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御製讀五代史后唐史》是宋代夏竦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燕趙地域涌現出了許多杰出的士人,仇方決心平定亂世。他十年來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忠誠,而他的劍早已名揚四方。他自愿鎮守河南,最終辭去大權,遠離王府的征兵之事。他如飛鷹一般照亮了慶路,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懷揣著崇高的情操。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英勇無畏、忠誠堅定的人物形象。詩人夸贊了仇方,他在亂世中決心平定混亂,展現出了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他放棄了權力和榮華富貴,選擇了守護河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民眾創造安定和繁榮。他如同一只飛翔的鷹一樣,照亮了光明的道路,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楷模。
賞析:
這首詩詞以樸實而有力的語言,抒發了對仇方的贊美和敬仰之情。詩人通過描繪仇方在亂世中的決心和行動,表達了對忠誠和高尚品德的推崇。仇方放棄了個人的權力和地位,選擇了為民眾造福的道路,展現出了遠大的胸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詩人通過比喻飛鷹、慶路等形象,進一步凸顯了仇方的英勇和決心,以及他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整首詩意蘊含深遠,贊美了仇方這樣的英雄人物,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對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的向往。
“十年常竭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yù zhì dú wǔ dài shǐ hòu táng shǐ
奉和御製讀五代史后唐史
yān zhào shēng qí shì, chóu fāng jué zhì píng.
燕趙生奇士,仇方決志平。
shí nián cháng jié jié, yī jiàn zǎo zhī míng.
十年常竭節,一劍早知名。
zì qǔ hé nán zhèn, zhōng cí bà fǔ bīng.
自取河南鎮,終辭霸府兵。
fēi yīng zhāo qìng lù.
飛鷹昭慶路。
qióng dá yǒu gāo qíng.
窮達有高情。
“十年常竭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