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苜蓿天池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林苜蓿天池水”全詩
上林苜蓿天池水,館食長鳴可自羞。
分類:
作者簡介(夏竦)

夏竦,字子喬,北宋大臣,古文字學家,初謚“文正”,后改謚“文莊”。夏竦以文學起家,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后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由于夏竦對文學的造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傳于后世。
《廄馬》夏竦 翻譯、賞析和詩意
《廄馬》是宋代詩人夏竦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過對馬匹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歲月更迭的感慨和自省。
詩中提到了"萬里無塵塞草秋",形象地描繪了秋天大地上草木已凋零、無塵的景象。這一景象暗喻著歲月的流轉,時光不停地流逝,一切都在變化。
"玉輪金軛未巡游"表達了馬車遲遲未能出行的情景。玉輪和金軛都是馬車上的裝飾物,象征著富貴和榮耀。然而,此時它們卻靜靜地停在原地,未能迎接巡游,似乎暗示了人生中未能實現的夢想和目標。
接下來的兩句"上林苜蓿天池水,館食長鳴可自羞"描繪了上林苑中的馬匹。上林苑是古代皇家獵場,馬匹在這里被飼養。"苜蓿"是一種優質的飼料,"天池水"則是指天然的清泉。詩人通過描述馬匹在這樣的環境中享受著優越的食物和水源,暗示了它們的優越地位。然而,盡管它們享受著館中供給的飼料,卻還是長時間地饑餓著。這種情景讓馬匹感到羞愧,也讓人們感受到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常。
《廄馬》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描繪馬匹的境遇,表達了對光陰易逝、人生無常的思考。它呼應了古詩中常見的以物喻人的手法,以馬匹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人生沉思和自省的情感。通過這首詩,夏竦喚起了讀者對于時間流逝和人生價值的思考,傳達了一種深遠的哲理和情感。
“上林苜蓿天池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ù mǎ
廄馬
wàn lǐ wú chén sāi cǎo qiū, yù lún jīn è wèi xún yóu.
萬里無塵塞草秋,玉輪金軛未巡游。
shàng lín mù xu tiān chí shuǐ, guǎn shí cháng míng kě zì xiū.
上林苜蓿天池水,館食長鳴可自羞。
“上林苜蓿天池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