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稱無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仲尼稱無我”全詩
存心一鄰虛,去道萬由旬。
入俗權立圣,達空安取真。
摩詰非有法,還公本來人。
分類:
《次韻奉答君實問憚》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奉答君實問憚》是宋代詩人韓維的作品。這首詩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探討了人性、道德和追求真理的議題。
詩詞的中文譯文:
仲尼稱無我,
老氏貴不仁。
存心一鄰虛,
去道萬由旬。
入俗權立圣,
達空安取真。
摩詰非有法,
還公本來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儒家的傳統思想為基礎,表達了作者對人性和道德的思考。首先,仲尼(指孔子)認為自己沒有個人私利,強調了無私的重要性;然而老莊(老氏)則認為不追求仁德是一種高貴的境界,暗示了道家的思想。接著,詩人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將自己的心思寄托于虛無之中,超越塵世的萬物追求,才能接近道的真理。通過追求虛無,人們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這種觀點既融合了道家的追求無為而治的思想,又保持了儒家的道德觀念。
詩詞中的“摩詰非有法,還公本來人”一句也非常有意思。摩詰是佛教中的一位供奉的神明,而“摩詰非有法”則意味著摩詰并沒有特定的法則可循。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世間規范和制度的質疑,認為真理和道德并不是通過既定的法則來實現的,而是源于人性本身。作者通過“還公本來人”的句子,強調了人性的本善和本真,追求真理和道德不應依賴于外在的規范和制度,而是在內心深處找到。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儒家思想為基礎,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元素,探討了人性、道德和追求真理的問題。通過表達對世俗和規范的質疑,詩人呼吁人們尋求內心的真實和道德的根源。這首詩在形式上簡潔明快,語言精練,思想深邃,是一首充滿哲理和思考的詩作。
“仲尼稱無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fèng dá jūn shí wèn dàn
次韻奉答君實問憚
zhòng ní chēng wú wǒ, lǎo shì guì bù rén.
仲尼稱無我,老氏貴不仁。
cún xīn yī lín xū, qù dào wàn yóu xún.
存心一鄰虛,去道萬由旬。
rù sú quán lì shèng, dá kōng ān qǔ zhēn.
入俗權立圣,達空安取真。
mó jí fēi yǒu fǎ, hái gōng běn lái rén.
摩詰非有法,還公本來人。
“仲尼稱無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