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耳炙聞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耳炙聞蟬”全詩
萬愁生旅夜,百病湊衰年。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癢頭梳有虱,風耳炙聞蟬。
搖白方多錯,回金法不全。
家貧何所戀,時在老僧邊。
分類:
作者簡介(王建)
《照鏡》王建 翻譯、賞析和詩意
《照鏡》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王建。詩人描述了自己長時間地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困擾,無法擺脫身體的束縛,心情憂愁,夜晚有很多的困擾,且體弱多病。他討厭早起,喜歡待在溫暖的屋子里,白天又懶散不想外出。他頭發癢時梳頭會梳出虱子,風一吹耳朵就脹痛,暖陽下臉色發紅。他在寫作過程中,反復搔頭,寫得速度很慢,把白紙搖晃,造成字跡不完整的現象。他本人生活貧困,喜歡陪伴在老僧的身邊。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身情況的不滿和困擾,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無奈。他表達了一種墮落、頹廢的心態,對世事、自己的境遇感到失落和迷茫。
譯文:
終日自纏繞,
此身無適緣。
萬愁生旅夜,
百病湊衰年。
少睡憎明屋,
慵行待暖天。
癢頭梳有虱,
風耳炙聞蟬。
搖白方多錯,
回金法不全。
家貧何所戀,
時在老僧邊。
中文譯文:
整天都被身體問題困擾,
我感到與這個世界無緣。
無盡的憂慮滋生在漫長的夜晚,
各種疾病圍繞著衰老的年歲。
討厭早起,喜歡待在溫暖的屋子里,
懶散地等待著溫暖的天氣。
頭發癢時梳頭會梳出虱子,
風吹耳朵炙熱聽蟬鳴。
書法不完美,字跡常常錯誤,
回望過去,金字法卷不能全部流傳。
貧窮之家無法享受什么,
時光都度過在老僧的身邊。
這首詩詞運用了一系列的對比和象征的手法,用簡潔的語言抒發出作者內心的痛苦和失落。通過描繪自己的身體困擾和生活狀態,作者表達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對命運的無奈。整首詩情緒低沉憂傷,以自我反思和孤獨為主題。詩人借助身體之痛來抒發對世事、生活、人生的憤懣和不甘。最后一句“時在老僧邊”表達了作者希望得到慰藉和陪伴的心愿。整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悲涼的情感,折射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風耳炙聞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jìng
照鏡
zhōng rì zì chán rào, cǐ shēn wú shì yuán.
終日自纏繞,此身無適緣。
wàn chóu shēng lǚ yè, bǎi bìng còu shuāi nián.
萬愁生旅夜,百病湊衰年。
shǎo shuì zēng míng wū, yōng xíng dài nuǎn tiān.
少睡憎明屋,慵行待暖天。
yǎng tóu shū yǒu shī, fēng ěr zhì wén chán.
癢頭梳有虱,風耳炙聞蟬。
yáo bái fāng duō cuò, huí jīn fǎ bù quán.
搖白方多錯,回金法不全。
jiā pín hé suǒ liàn, shí zài lǎo sēng biān.
家貧何所戀,時在老僧邊。
“風耳炙聞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