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妄指作陽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間妄指作陽臺”全詩
元是道家清絕境,世間妄指作陽臺。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登羅浮山》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羅浮山》是宋代吳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上羅浮山,海山半露蓬萊,朦朧的云霧纏繞著山巒,雨點輕柔地降落。這座山原本是道家修煉的清靜之地,但世間的人們卻妄自揣測,將它稱為仙臺。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羅浮山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清靜境地的向往,并對世俗的妄議和猜測持有一定的反思態度。羅浮山被道家視為修行的圣地,是一處避世的凈土。然而,世間的人們卻對這樣一處清幽的地方產生了無謂的猜疑和爭議,將其誤解為一座仙臺,喪失了原本的本真。詩詞中的景色描繪以及對世間妄議的批判,體現了作者對于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與真實的呼喚。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羅浮山的景色,通過對山、云、雨的描繪,傳達出一種恬靜悠遠的氛圍。詩中的"半放失蓬萊"表達了山的高聳和秀美,而"微帶云根雨腳來"則描繪了山上飄渺的云霧和輕柔的雨點,給人一種朦朧而神秘的感覺。
整首詩以簡約的筆墨,將山的清幽和人們的猜疑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既展現了自然山水的美麗,又反映了人們對純粹、寧靜事物的渴望,以及對于世俗干擾的不滿。它呼應了宋代文人崇尚清高、追求心靈自由的思想風潮,表達了對于純粹自然狀態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深遠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真實、純凈、寧靜的追求,以及對于世俗擾亂的反思和呼喚。它通過山水的描繪與人情的反思,展現了一種追求內心自由與寧靜的理想狀態。
“世間妄指作陽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luó fú shān
登羅浮山
hǎi shān bàn fàng shī péng lái, wēi dài yún gēn yǔ jiǎo lái.
海山半放失蓬萊,微帶云根雨腳來。
yuán shì dào jiā qīng jué jìng, shì jiān wàng zhǐ zuò yáng tái.
元是道家清絕境,世間妄指作陽臺。
“世間妄指作陽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