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奔月灶爐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蟾奔月灶爐乾”全詩
里面看山山不見,不如只響外邊看。
分類:
作者簡介(吳泳)
吳泳(約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字叔永,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進士。累遷著作郎,兼直舍人院。應詔上書,頗切時要。累遷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疏言謹政體、正道揆、厲臣節、綜軍務四事。后進寶章閣學士,知溫州,以言罷。泳著有鶴林集四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登羅浮山》吳泳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羅浮山》是宋代吳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蟾奔月灶爐乾,
老鶴巢松殿宇寒。
里面看山山不見,
不如只響外邊看。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登上羅浮山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贊嘆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詩中通過對內外景觀的對比,呈現了一種超越物質形態的境界,讓人們思考內在的價值與外在的表象之間的關系。
賞析:
首句"玉蟾奔月灶爐乾"描繪了山巔的景象,以玉蟾奔躍之勢喻山之高,以灶爐之干燥之象喻山之險峻。第二句"老鶴巢松殿宇寒"通過老鶴筑巢在寒冷的松樹間的比喻,表現了山頂的幽靜和寒冷。接下來的兩句"里面看山山不見,不如只響外邊看"則以內外景觀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景物描寫和比喻手法,將登山的體驗與人生哲理相結合。作者以山巔的高度、險峻以及幽靜的景象,寄托了對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的"里面"和"外邊",既可以理解為山內外的景色對比,也可以引申為人內心世界與外在表象的對比。作者暗示通過內心的體驗和思考,我們能夠超越物質的表象,尋找到更深層次的人生意義。
《登羅浮山》的描寫生動而富有意境,通過山水景觀的表現,使讀者更易于產生共鳴。詩中的對比手法和意象的運用,讓讀者思考人生的價值觀和境遇,引發對內心世界的關注。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傳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感悟,展示了宋代詩人的獨特審美觀和思想境界。
“玉蟾奔月灶爐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luó fú shān
登羅浮山
yù chán bēn yuè zào lú gān, lǎo hè cháo sōng diàn yǔ hán.
玉蟾奔月灶爐乾,老鶴巢松殿宇寒。
lǐ miàn kàn shān shān bú jiàn, bù rú zhǐ xiǎng wài biān kàn.
里面看山山不見,不如只響外邊看。
“玉蟾奔月灶爐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