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還為魯直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筆下還為魯直書”全詩
豈是神仙未賢圣,不隨時事向人疏。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徐僊書三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徐僊書三首》是陳師道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譯文:
這首詩詞寫到我已經完成了一篇詩作,但我還在寫魯直的書信。這并不是說我不是神仙或者不足以稱為賢圣,而是因為我不愿意與世俗的事物過多交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陳師道對于修仙者與世俗事物之間的一種態度和選擇。陳師道將自己比作神仙,他已經完成了一篇詩作,但他仍然沉迷于撰寫給魯直的書信。這里的"魯直"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世俗的代表,代表著俗世的事務和人情世故。陳師道并不愿意完全拋棄世俗,而是選擇保持一定的距離,將自己的心思與情感傾注于修仙與文學創作之中。他將自己的修仙境界與時事的紛擾相隔離,保持了一種超然的姿態。
賞析:
這首詩詞體現了陳師道崇尚自然、超脫塵世的情懷。他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成為神仙或賢圣的條件,但他并不愿意完全脫離塵世而沉浸于修仙之中。相反,他選擇以文學創作的方式與世俗保持聯系,并通過寫信給魯直來表達自己與世俗之間的某種關系。這種選擇體現了陳師道對于修仙與人世間的平衡的追求,他并不希望自己成為與世隔絕的仙人,而是保持一種對世俗事物的觀察和參與。這種態度也反映了陳師道對于人情世故的淡泊和對修仙道路的堅守,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追求著一種超越塵世的境界。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情意內斂而深遠,給人以清新脫俗的感受。
“筆下還為魯直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ú xiān shū sān shǒu
徐僊書三首
shī chéng yǐ zuò kè ér yǔ, bǐ xià hái wèi lǔ zhí shū.
詩成已作客兒語,筆下還為魯直書。
qǐ shì shén xiān wèi xián shèng, bù suí shí shì xiàng rén shū.
豈是神仙未賢圣,不隨時事向人疏。
“筆下還為魯直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