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長檠不解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里長檠不解愁”全詩
筆頭細字真堪怨,眼里長檠不解愁。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次韻秦覯聽雁聞雞二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秦覯聽雁聞雞二首》是宋代陳師道所著的詩詞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第一首:
行斷哀多影不留,
有人中夜攬衣裘。
筆頭細字真堪怨,
眼里長檠不解愁。
第二首:
山寒雨雪春風好,
笛急香風曲未曹。
白首衰顏何處是,
年華盡落秋江濤。
詩意:
這兩首詩詞通過婉轉動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第一首詩表達了行程漫長,悲傷難免,離別情景中的無奈和心痛。在黑夜中,有人披著衣裘,默默地離去,而作者在墨跡紙上寫下細膩的字句,表達出內心的憤怨和憂愁。
第二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揭示了歲月流逝和人生短暫的主題。山寒、雨雪、春風,構成了四季交替的景象。笛聲催人感慨,香風中的音樂仍然未曾停止。然而,作者已然年老,容顏衰敗,不知流年所在,只能看著青春逝去,如同秋江滔滔不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易變的深深感嘆。第一首詩以描寫離別的場景為切入點,通過行程的終結和人物的離去,傳達出作者對別離的痛苦和不舍之情。細膩的字句表現出內心的憤怨和無奈。
第二首詩則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寒、雨雪和春風等自然現象,象征了時間的流逝和四季更迭。笛聲和香風則代表了流逝中的音樂和美好。然而,作者在歲月中不可逆轉地老去,顏容蒼老,對未來充滿了困惑和憂慮。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和年華逝去帶來的無奈和感傷。
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勾勒出深沉的情感,通過描寫離別和歲月的變遷,引發讀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自然景物的意象,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藝術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憂愁與感慨,以及對生命的深刻思考。
“眼里長檠不解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qín gòu tīng yàn wén jī èr shǒu
次韻秦覯聽雁聞雞二首
xíng duàn āi duō yǐng bù liú, yǒu rén zhōng yè lǎn yī qiú.
行斷哀多影不留,有人中夜攬衣裘。
bǐ tóu xì zì zhēn kān yuàn, yǎn lǐ cháng qíng bù jiě chóu.
筆頭細字真堪怨,眼里長檠不解愁。
“眼里長檠不解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