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慍路無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慍路無糧”全詩
擅場推老手,附尾續諸郎。
度鳥界晴碧,過云回夕黃。
熟知詩有驗,莫慍路無糧。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送張秀才》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秀才》是宋代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張秀才的情景,同時蘊含了對張秀才學業有成的祝福和對他未來前途的期許。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學業經過三年的積累,功業在一天之內顯露出長進。在比賽場上,你善于推舉老手,而在群眾中繼續擔任重要的職務。你經歷了晴朗的天空和蔚藍的鳥界,也經歷了經過云層的夕陽回歸。你對詩詞的了解已經得到驗證,所以不必擔心沒有糧食就無法前行。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張秀才的贊美和祝福,以及對他在文學和社會中取得成功的信心和期待。作者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運用象征手法,將詩詞的意境與人物形象相結合,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富有哲理的畫面。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如晴碧的天空、飛鳥、云層和夕陽,通過這些景物的變化和轉化,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作者通過描述張秀才在學業上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表達了他對張秀才的贊賞和鼓勵。詩詞中的"推老手"和"續諸郎"表明張秀才在比賽和社會中具有出色的能力和才干,這也是對他未來前途的期許。
詩詞中的"熟知詩有驗,莫慍路無糧"一句,意味著張秀才對詩詞的熟悉與應用已經得到驗證,不必擔心前行道路上會遇到的困難。這句話寓意深遠,提醒人們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僅要有才華和能力,還要有足夠的準備和智慧。
整首詩詞以送別為主題,通過對張秀才的贊美和祝福,展現了作者對人才的珍視和對人生奮斗的肯定。同時,詩詞中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征意義的運用,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哲理深度。這首詩詞既是對張秀才的送別,也是對讀者的鼓勵和啟示,讓人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保持信心,勇往直前。
“莫慍路無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xiù cái
送張秀才
xué yòu sān nián jī, gōng shōu yī rì zhǎng.
學又三年積,功收一日長。
shàn chǎng tuī lǎo shǒu, fù wěi xù zhū láng.
擅場推老手,附尾續諸郎。
dù niǎo jiè qíng bì, guò yún huí xī huáng.
度鳥界晴碧,過云回夕黃。
shú zhī shī yǒu yàn, mò yùn lù wú liáng.
熟知詩有驗,莫慍路無糧。
“莫慍路無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