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筒下釣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連筒下釣鉤”全詩
不干遮極目,自是怯回頭。
布網收漁槮,連筒下釣鉤。
誰初教鮮食,澤竭未能休。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晚興》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興》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霞映照著天空,我離開故鄉依然能夠告別,但遇到熟悉的人卻始終忍不住愁緒。不因他人的遮擋而限制視野,卻是我自己內心的膽怯使我不敢回頭。我鋪設漁網收獲魚類,將釣鉤連在魚簍下。是誰教會我剛開始享受美食,可惜資源已經枯竭,無法再繼續享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晚霞映照天空、離開故鄉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感傷和對未知未來的憂慮。作者意識到自己在面對陌生環境和人際關系時的膽怯和焦慮,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資源的枯竭和無法回到過去的遺憾之情。
詩詞中的晚霞和離別象征著人生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而作者的內心情感則是通過與人相遇和回頭的動作來表達。詩詞的意境凄美而深沉,揭示了人在經歷離別和追憶時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詞體現了宋代文人的離愁別緒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它也反映了人們在面對未知和困境時的內心掙扎和迷茫。通過對個人情感與外在環境的結合,詩詞傳達出一種深刻的哲理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連筒下釣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xìng
晚興
qù guó yóu néng bié, féng rén shǐ yù chóu.
去國猶能別,逢人始欲愁。
bù gàn zhē jí mù, zì shì qiè huí tóu.
不干遮極目,自是怯回頭。
bù wǎng shōu yú sēn, lián tǒng xià diào gōu.
布網收漁槮,連筒下釣鉤。
shuí chū jiào xiān shí, zé jié wèi néng xiū.
誰初教鮮食,澤竭未能休。
“連筒下釣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