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自可成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兼自可成橋”全詩
胡然不作邑,兼自可成橋。
群盜去無跡,諸家壓不驕。
由來天下事,浮議易傾搖。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趙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趙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繁華熱鬧的市場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觸動。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座城市聚集萬人,
四面八方千里外。
雖然不是國都,
卻能自成一座橋。
群盜消失得無影蹤,
各家卻不因此驕傲。
自古以來天下事,
浮說容易搖擺動。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座熱鬧的市場,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觸動和思考。詩中的趙巖市場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人們從千里之外涌來,形成了繁華景象。這座市場雖然不是國都,卻有著自己的特色,能夠自成一座橋。這里的"橋"可以理解為連接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紐帶,體現了交流和融合的意義。
詩中提到了群盜無跡可尋,意味著治安良好,人們生活安寧。同時,作者指出各家商販雖然收入頗豐,卻并不因此驕傲自滿。這種態度暗示了作者對社會風氣的審視,他認為天下的事情往往被表面的虛浮言論所左右,容易受到流言蜚語的影響而動搖。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觸動和對社會穩定和諧的向往。它通過描繪市場景象,傳達了一種平和寧靜的氛圍,表達了對社會穩定和人們淡泊名利的思考。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虛浮言論和流言蜚語的警示,呼喚人們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表面的浮華所迷惑。
“兼自可成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ào yán
趙巖
yī shì wàn rén jù, sì chōng qiān lǐ yáo.
一市萬人聚,四沖千里遙。
hú rán bù zuò yì, jiān zì kě chéng qiáo.
胡然不作邑,兼自可成橋。
qún dào qù wú jī, zhū jiā yā bù jiāo.
群盜去無跡,諸家壓不驕。
yóu lái tiān xià shì, fú yì yì qīng yáo.
由來天下事,浮議易傾搖。
“兼自可成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