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國更須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迷國更須香”全詩
留花如有待,迷國更須香。
分類:
作者簡介(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
《黃梅五首》陳師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梅五首》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作品。這首詩以黃梅為題材,通過對梅花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國家興衰的思考和感慨。
譯文:
舊鬢千絲白,
新梅百葉黃。
留花如有待,
迷國更須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感慨和對國家興衰的關切之情。
首兩句「舊鬢千絲白,新梅百葉黃」,通過將人的白發與梅花的黃葉相對照,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舊鬢千絲白,暗示了作者年事已高,白發蒼蒼;而新梅百葉黃,則展現了梅花的生機和煥發的春意。這種對比使得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更加鮮明,展示了作者對于光陰易逝的深刻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留花如有待,迷國更須香」,意味著留住梅花如同期待著什么,而讓國家迷茫的卻更需要梅花的馨香。這里的「留花」可以理解為保持美好事物的存在,暗示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存;而「迷國」則暗指國家的困頓和混亂。梅花的香氣象征著希望和寧靜,因此梅花的香氣對于迷茫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
整首詩通過對梅花的描寫,展示了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以及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憂心之情。梅花在詩中象征著堅韌不拔、美麗和希望,成為時代變遷中的一種象征,凸顯了人與自然、人與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系。這首詩寄托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國家前途的思考,給人以思考和哲理的啟示。
“迷國更須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méi wǔ shǒu
黃梅五首
jiù bìn qiān sī bái, xīn méi bǎi yè huáng.
舊鬢千絲白,新梅百葉黃。
liú huā rú yǒu dài, mí guó gèng xū xiāng.
留花如有待,迷國更須香。
“迷國更須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