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望白銅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悵望白銅鞮”全詩
花間愁落日,老更惜春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春日即事九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即事九首》是李廌所寫的一組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春天離去的留戀之情。以下是該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日即事九首
悵望白銅鞮,
醉聽金縷衣。
花間愁落日,
老更惜春歸。
詩意與賞析:
這組詩詞以春天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對光陰易逝、春天離去的感慨和留戀之情。
第一首詩:“悵望白銅鞮”,描繪了詩人深深地注視著一雙白色的銅鞮鞋。白色象征著潔凈和純真,銅鞮鞋則代表著步履匆匆的行人。這一景象使詩人產生了對光陰流逝的憂傷之情,感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
第二首詩:“醉聽金縷衣”,表達了詩人沉醉于聽金縷衣(古代一種華美的服飾)的聲音中。金縷衣的聲音可能指的是春風拂過花葉的聲音,或者是春天萬物復蘇時的歡樂聲音。通過傾聽這些聲音,詩人沉浸在春天的美好氛圍中,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三首詩:“花間愁落日”,描繪了詩人在花叢中看到太陽下山的景象,以及因此而產生的愁緒。太陽落下的時候,花朵的顏色變得暗淡,這使得詩人感到憂傷和沉思。這里的花朵可能象征著美好和生命的短暫,太陽的落山則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再次強調了詩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
第四首詩:“老更惜春歸”,表達了詩人對春天離去的留戀之情。在這首詩中,詩人用“老更”來形容自己已經年老,而對春天的離去則感到更加珍惜。這里的“春歸”指的是春天的離去,暗示著詩人對美好時光流逝的悲涼和不舍。
這組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春天離去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和感受,喚起讀者對光陰流逝和生命短暫的共鳴,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春天的熱愛。詩詞中寄托了詩人深深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悵望白銅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rì jí shì jiǔ shǒu
春日即事九首
chàng wàng bái tóng dī, zuì tīng jīn lǚ yī.
悵望白銅鞮,醉聽金縷衣。
huā jiān chóu luò rì, lǎo gèng xī chūn guī.
花間愁落日,老更惜春歸。
“悵望白銅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