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新詩似建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有新詩似建安”全詩
據鞍何必須橫槊,自有新詩似建安。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失題》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失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廌。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的“吟袖衡云滿筆端,馬蹄霜跡破朝寒”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與思緒。這兩句詩描繪了詩人在清晨時分揮毫寫字的情景。詩人的衣袖如云般飄蕩,筆端上沾滿了霜露,這是因為他早上出門時,馬匹的蹄踏在霜凍的地面上留下的痕跡。這種景象破除了寒冷的早晨氣氛,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激情與渴望。
詩詞的后兩句“據鞍何必須橫槊,自有新詩似建安”則傳達了詩人對自身才華的自信與豪情。詩人認為,他不需要依靠武力和戰爭的榮耀來彰顯自己的存在價值,因為他自有一種嶄新的詩歌,可以與東漢時期建安文學的輝煌相媲美。這里的“建安”指的是東漢末年的一個文化繁榮時期,其文學成就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一。
《失題》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清晨創作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身才華的自信。他將自己的詩歌與東漢時期的建安文學相提并論,顯示了他對自己創作的獨特自信與追求卓越的態度。這首詩詞展現了李廌作為一個文人的自我認知和追求,同時也體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對文學傳統的尊崇。
“自有新詩似建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ī tí
失題
yín xiù héng yún mǎn bǐ duān, mǎ tí shuāng jī pò cháo hán.
吟袖衡云滿筆端,馬蹄霜跡破朝寒。
jù ān hé bì xū héng shuò, zì yǒu xīn shī shì jiàn ān.
據鞍何必須橫槊,自有新詩似建安。
“自有新詩似建安”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