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尚虛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禮樂尚虛器”全詩
舊交皆炫曜,夫子獨淹留。
禮樂尚虛器,衣冠何自囚。
秪應涼冷後,蕭颯更清秋。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戲贈史次仲》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戲贈史次仲》是宋代詩人李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史次仲之間的交往和情感。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世俗匪吾謀,
嘉篇常見投。
舊交皆炫曜,
夫子獨淹留。
禮樂尚虛器,
衣冠何自囚。
秪應涼冷后,
蕭颯更清秋。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廌和史次仲之間的友情和感激之情。詩人坦言自己并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常常將自己的佳作獻給史次仲。他注意到,他們之間的舊日交往雖然受到了時間的沖刷,但史次仲仍然保持著真誠和內心的光芒。詩人認為,社會上的禮儀和樂器等物質追求虛浮不實,而真正的風度和品格應該來自內心的修養。他自問,為何自己被束縛于這些外在形式的束縛中呢?最后,詩人表示只有經歷了寒冷的秋天后,才能感受到凜冽的風和更加清澈的秋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史次仲的贊賞和思念之情。詩人深受史次仲的影響,他們之間的交往使詩人更加珍視內心的真實和純粹。詩中的"世俗匪吾謀"表達了詩人對功利和名利的超脫態度,他將自己創作的佳作都毫不保留地獻給了史次仲,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詩人注意到,史次仲在世俗中并不張揚,仍然保持著真實和獨特的風采,這使他對史次仲的友情更加珍貴和深厚。詩人進一步思考了社會禮儀和外在形式對人們的束縛,他認為真正的品德和風度應該來自內心的修養,而不是華麗的外表。最后兩句以凄涼的秋意作為結尾,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同時也暗示著真正的友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加堅韌和清澈。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真實性的追求,以及對外在形式的反思,體現了宋代詩人追求內心真實和清雅的藝術追求。
“禮樂尚虛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zèng shǐ cì zhòng
戲贈史次仲
shì sú fěi wú móu, jiā piān cháng jiàn tóu.
世俗匪吾謀,嘉篇常見投。
jiù jiāo jiē xuàn yào, fū zǐ dú yān liú.
舊交皆炫曜,夫子獨淹留。
lǐ yuè shàng xū qì, yì guān hé zì qiú.
禮樂尚虛器,衣冠何自囚。
zhī yīng liáng lěng hòu, xiāo sà gèng qīng qiū.
秪應涼冷後,蕭颯更清秋。
“禮樂尚虛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