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隱忍過烏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不隱忍過烏江”全詩
江東子弟累千百,誰知國士元無雙。
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圖未就人懷邦。
自古功業有再舉,何不隱忍過烏江。
分類:
《項羽廟》李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項羽廟》是宋代詩人李新創作的一首詩詞。它以項羽為題材,表達了項羽的豪情壯志和對國家的忠誠。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平生虎力鼎可扛,
憤氣不作咸陽降。
江東子弟累千百,
誰知國士元無雙。
一夕楚歌四面起,
伯圖未就人懷邦。
自古功業有再舉,
何不隱忍過烏江。
詩意:
這首詩以項羽為主題,描繪了他的英勇和對國家的忠誠。詩人通過描寫項羽的力量和氣概,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并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詩中也表達了對江東子弟(指東吳)的贊美,以及對項羽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的肯定。
賞析:
這首詩從項羽個人的力量和氣概入手,形容他虎力鼎可扛,憑借自己的勇武之力,不屈服于咸陽(指秦朝的首都)的降服。這一描寫展現了項羽的英勇和堅毅的性格特點。
接著,詩人轉向江東子弟,指出他們代代相傳,人數眾多。然而,他們卻不了解歷史上的國士(指項羽)的非凡之處,暗示了歷史的遺忘和忽視。這種對江東子弟的贊美也是對歷史上英雄的敘述,通過對比,凸顯出項羽的卓越與特殊。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一夜之間楚歌四起,表明項羽的抱負和志向得到了人們的響應和支持。然而,伯圖(指劉邦)的成就尚未完成,人們對國家的期望和希望寄托在項羽身上。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歷史上英雄事業再次興起的期盼,并呼吁項羽隱忍過烏江(指劉邦的勢力范圍),以實現國家的統一和和平。
整首詩以項羽為主題,將他的英勇、忠誠和歷史地位塑造得生動有力。通過對歷史人物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英雄事業的向往和對國家統一的希冀,展示了他對歷史的關注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何不隱忍過烏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g yǔ miào
項羽廟
píng shēng hǔ lì dǐng kě káng, fèn qì bù zuò xián yáng jiàng.
平生虎力鼎可扛,憤氣不作咸陽降。
jiāng dōng zǐ dì lèi qiān bǎi, shéi zhī guó shì yuán wú shuāng.
江東子弟累千百,誰知國士元無雙。
yī xī chǔ gē sì miàn qǐ, bó tú wèi jiù rén huái bāng.
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圖未就人懷邦。
zì gǔ gōng yè yǒu zài jǔ, hé bù yǐn rěn guò wū jiāng.
自古功業有再舉,何不隱忍過烏江。
“何不隱忍過烏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三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