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萬夫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砥柱中流萬夫愕”全詩
未教聳翠入青蒼,故對書窗且橫著。
平鋪秀氣一里許,不露云尖與山腳。
何人半破好東絹,畫出瀟湘秋色薄。
分類:
《擬州學橫翠軒》鄭剛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州學橫翠軒》是宋代鄭剛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太華山上積雪千丈寒,
一根石柱聳立于江中,萬夫驚愕。
未曾有人將太華山的翠綠映入蒼穹,
因此我將詩書放在窗前,橫臥而寫。
平鋪的文辭如同精致的刺繡,長達一里有余,
卻不展露出云的尖峰和山的腳下。
有誰半破了美好的東絹,
畫出了湖湘秋色的淡薄之景。
詩意和賞析:
《擬州學橫翠軒》通過描繪太華山的壯麗景色,以及對詩書藝術的思考和對現實社會的批評,表達了詩人鄭剛中的情感和觀點。
詩中的太華山被描繪為積雪千丈的寒冷之地,其中的一根石柱矗立于江中,令眾人感到驚愕。這一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景色,又呈現出一種令人震撼的力量感。太華山的翠綠未曾被任何人所描繪,詩人因此將自己的詩書放在窗前,以此表達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對文學藝術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平鋪的文辭,形容詩詞的寫作技巧精致而細膩,如同一幅刺繡般美麗。然而,這種文辭并沒有展露出云的尖峰和山的腳下,暗喻著其中的平淡和淺薄。詩人質問有誰能夠真正描繪出湖湘秋色的美好景象,指出在現實社會中,對于真正的美和藝術的理解和表達仍然是有所欠缺的。
整首詩以太華山的景色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現實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藝術的追求。詩中的平鋪文辭與未展露的云尖山腳形成對比,呈現出一種對平庸和淺薄的批評。詩人借太華山的壯麗景色和石柱的驚人形象,表達了對于真正的美和藝術的追求,以及對現實社會的反思。
“砥柱中流萬夫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zhōu xué héng cuì xuān
擬州學橫翠軒
tài huá zài xuě qiān zhàng hán, dǐ zhù zhōng liú wàn fū è.
太華載雪千丈寒,砥柱中流萬夫愕。
wèi jiào sǒng cuì rù qīng cāng, gù duì shū chuāng qiě héng zhe.
未教聳翠入青蒼,故對書窗且橫著。
píng pù xiù qì yī lǐ xǔ, bù lù yún jiān yǔ shān jiǎo.
平鋪秀氣一里許,不露云尖與山腳。
hé rén bàn pò hǎo dōng juàn, huà chū xiāo xiāng qiū sè báo.
何人半破好東絹,畫出瀟湘秋色薄。
“砥柱中流萬夫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