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顧欲何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顧欲何似”全詩
負砌兩梧桐,黃落下一葉。
中宵暗燈火,冏冏窗前月。
孤懷掛清愁,誰此伴心折。
自顧欲何似,幽巷在窮穴。
感動發悲鳴,啾唧夜不絕。
曉起對青銅,兩鬢生華發。
分類:
《感秋時寓龍德寺前》鄭剛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秋時寓龍德寺前》是宋代鄭剛中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風輕拂著平靜的云,細雨送走了余熱。
負砌兩株梧桐,一片黃葉飄落。
午夜里,燈火昏暗,窗前月色微弱。
孤獨的思念掛在心頭,有誰能與我共同折磨。
自顧之時,無法比擬,幽深巷陋處。
感動之情發出悲鳴,啾唧聲在夜晚不絕。
黎明時分,面對青銅鏡,兩鬢的發絲生出華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感傷之情。詩中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寫西風拂過云彩、細雨灑落的場景,展現了秋天的涼爽和清幽。其中的梧桐樹黃葉飄落,更加強調了季節的變遷和寂寥的氛圍。
在午夜的時刻,燈火昏暗,窗前的月色微弱。這種昏暗的環境與孤獨的思念相互映襯,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他的心中掛著的是清愁,而沒有人能夠與他共同分擔折磨。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反思。他自問,自己憂愁的心情有誰能夠理解,幽深巷陋的處境使他感到無法與他人相比。他的感動之情發出悲鳴,啾唧聲在夜晚不斷回蕩。
最后兩句描述了黎明時分,作者面對青銅鏡,發現自己的兩鬢已經生出華發。這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也反映出作者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慨。
整首詩以深秋的景色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晦的表達,將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情感傳遞給讀者。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命運的聯結,表達了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自顧欲何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qiū shí yù lóng dé sì qián
感秋時寓龍德寺前
xī fēng chuī dàn yún, xiǎo yǔ sòng cán rè.
西風吹澹云,小雨送殘熱。
fù qì liǎng wú tóng, huáng là xià yī yè.
負砌兩梧桐,黃落下一葉。
zhōng xiāo àn dēng huǒ, jiǒng jiǒng chuāng qián yuè.
中宵暗燈火,冏冏窗前月。
gū huái guà qīng chóu, shuí cǐ bàn xīn zhé.
孤懷掛清愁,誰此伴心折。
zì gù yù hé sì, yōu xiàng zài qióng xué.
自顧欲何似,幽巷在窮穴。
gǎn dòng fā bēi míng, jiū jī yè bù jué.
感動發悲鳴,啾唧夜不絕。
xiǎo qǐ duì qīng tóng, liǎng bìn shēng huá fà.
曉起對青銅,兩鬢生華發。
“自顧欲何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