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塵暗南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塵暗南國”全詩
驕虜初欲來,風塵暗南國。
走檄召都尉,星火剿羌狄。
吾身許報主,何暇避鋒鏑。
白露濕鐵衣,半夜待攻擊。
龍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塞下曲》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曲》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武元衡。詩中描繪了邊塞戰場的景象和壯士們的英勇抵抗。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是:草枯枝梢稀,角弓堅如石。敵軍驕傲地即將來襲,風塵遮蔽南國。派遣文書召集都尉,星火燃燒剿滅羌狄。我愿意為主公報效,哪有時間躲避敵人的箭矢。清晨的露水濕透了鐵甲,半夜守候著進攻的時刻。龍沙早已立下了功勛,名聲傳播到燕然城。
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對邊塞戰事的關注和對勇士們的敬佩之情。詩中通過描寫草木枯萎、敵軍來襲的景象,以及士兵們的抵抗和奮戰,展現了塞外戰爭的殘酷和慷慨。詩人表達了對主公的忠誠,表示愿意為了國家和君主而奮斗,不畏艱險。詩中描繪的壯烈場面和堅定信念,體現了作者對邊塞士兵的崇高品質和英勇精神的贊美。
整首詩篇短小精練,字字句句都充滿力量感。運用了大量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讀者似乎可以看到草枯、馬蹄、角弓,聽到風沙遮蔽南國的聲音,感受到士兵們堅毅的決心和熾熱的愛國情懷。詩人通過表現邊塞戰爭的鏡頭,抒發了自己對國家和戰士的贊美和思念之情。
“風塵暗南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qū
塞下曲
cǎo kū mǎ tí qīng, jiǎo gōng jìn rú shí.
草枯馬蹄輕,角弓勁如石。
jiāo lǔ chū yù lái, fēng chén àn nán guó.
驕虜初欲來,風塵暗南國。
zǒu xí zhào dū wèi, xīng huǒ jiǎo qiāng dí.
走檄召都尉,星火剿羌狄。
wú shēn xǔ bào zhǔ, hé xiá bì fēng dí.
吾身許報主,何暇避鋒鏑。
bái lù shī tiě yī, bàn yè dài gōng jī.
白露濕鐵衣,半夜待攻擊。
lóng shā zǎo lì gōng, míng xiàng yàn rán lēi.
龍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
“風塵暗南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