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覺艷歌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偏覺艷歌愁”全詩
曲池連月曉,橫角滿城秋。
有美皇華使,曾同白社游。
今年重相見,偏覺艷歌愁。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西亭早秋送徐員外》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西亭早秋送徐員外》
朝代:唐代
作者:武元衡
鼎鉉辭臺座,麾幢領益州。
曲池連月曉,橫角滿城秋。
有美皇華使,曾同白社游。
今年重相見,偏覺艷歌愁。
中文譯文:
青銅鼎辭別臺座,旌旗指引領略益州。
彎曲的池塘連綿月明,城中角樓滿布秋意。
有位美麗的皇華使者,曾與我同游白社。
今年再次相見,我卻感到悲傷的歌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作品,描繪了一個早秋的離別場景。詩中以西亭為背景,歌頌了益州的美景和離別時的傷感情緒。
首兩句描述了主人公徐員外離開臺座,領導益州的場景。徐員外以旌旗作為引領,告別了臺座,準備離開益州。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早晨池塘的景色,明亮的月光照耀著彎曲的曲池,整個城市都充滿了秋天的氣息。
接著,詩人提到了一個美麗的皇華使者,曾與詩人一同游覽白社(可能是一處名勝或宴會場所)。這位使者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重逢的期待,然而當重逢來臨時,他卻感到愁苦和傷感。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描寫的交融和對離別情感的表達,展現了秋天的美景和離別的傷感。通過這種抒情的方式,詩人喚起了讀者的共鳴,讓人們感受到了離別的痛苦和對重逢的期待。
“偏覺艷歌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tíng zǎo qiū sòng xú yuán wài
西亭早秋送徐員外
dǐng xuàn cí tái zuò, huī chuáng lǐng yì zhōu.
鼎鉉辭臺座,麾幢領益州。
qǔ chí lián yuè xiǎo, héng jiǎo mǎn chéng qiū.
曲池連月曉,橫角滿城秋。
yǒu měi huáng huá shǐ, céng tóng bái shè yóu.
有美皇華使,曾同白社游。
jīn nián zhòng xiāng jiàn, piān jué yàn gē chóu.
今年重相見,偏覺艷歌愁。
“偏覺艷歌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