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年誰復念菖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引年誰復念菖陽”全詩
被謗早知緣薏苡,引年誰復念菖陽。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是宋代李彌遜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懷念故鄉、思考人生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
靈均投老寄瀟湘,
身后聲名日月光。
被謗早知緣薏苡,
引年誰復念菖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彌遜學士在秋天思念故鄉的心情。他離開靈均投奔瀟湘,追求仕途的聲名,但他深知世事常常充滿誹謗與非議。然而,他早已預見到這一切,他的心境早已超越了這些紛紛擾擾,他引領自己的年華,問自己,誰還會記得曾經的菖陽(指故鄉)。
這首詩詞透露出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人生的思考。靈均是作者的故鄉,投老意味著離開家鄉,寄瀟湘則表示投奔他處。作者在追逐聲名的過程中,也不禁思念起故鄉的美好。他的身后聲名如日月光輝般燦爛,但他也明白這種光輝常常伴隨著讒言與誹謗。然而,他早已認識到這一點,并選擇了與之相對抗的態度。
詩詞中的薏苡和菖陽是兩個意象化的象征。薏苡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具有驅邪、辟穢的寓意。它在這里象征作者對誹謗、非議的早有心理準備,以及抵御困難的能力。菖陽則是指故鄉,代表著溫暖、美好的回憶。通過引年誰復念菖陽的問句,作者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并暗示了故鄉對他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寄托。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考。作者明白人生的光鮮和名利可以照亮一時,但對于內心深處的追求和對故鄉的眷戀,卻需要一個薏苡般的心境來保護和珍視。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和對內心追求的深情,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于人生價值和真正的快樂的思考。
“引年誰復念菖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ué shì qiū huái yī shí wǔ shǒu
和學士秋懷一十五首
líng jūn tóu lǎo jì xiāo xiāng, shēn hòu shēng míng rì yuè guāng.
靈均投老寄瀟湘,身后聲名日月光。
bèi bàng zǎo zhī yuán yì yǐ, yǐn nián shuí fù niàn chāng yáng.
被謗早知緣薏苡,引年誰復念菖陽。
“引年誰復念菖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