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下飛云若可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詹下飛云若可呼”全詩
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見前山似覆盂。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再用前韻》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用前韻》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出一種深邃的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詹下飛云若可呼,
樹頭巖影暗浮圖。
不知人世路多少,
只見前山似覆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題材,展現了山水之美和人世間的無常。詩人描繪了山下飄動的云彩,仿佛可以呼喚它們,同時描述了樹梢上巖石的倒影,暗示了景色的變幻和幻化。
詩的前兩句"詹下飛云若可呼,樹頭巖影暗浮圖"通過動詞的運用,將云彩和巖影與人的感知進行了聯接,給人以親近自然的感覺。這種描寫方式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自然景觀的真實與美妙。
接下來的兩句"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見前山似覆盂"則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未知。詩人借用山的形象來喻示人生的道路,表達了他對人生的迷茫和困惑。"前山似覆盂"形象地描繪了前方山勢如同覆碗,給人以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也暗示了人生中未知的前方。
《再用前韻》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超越個體的哲思和對人生的思考。它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壯麗和人生的無常,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和人世間的思索。這首詩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融為一體,展現了宋代詩歌的魅力和內涵。
“詹下飛云若可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òng qián yùn
再用前韻
zhān xià fēi yún ruò kě hū, shù tóu yán yǐng àn fú tú.
詹下飛云若可呼,樹頭巖影暗浮圖。
bù zhī rén shì lù duō shǎo, zhī jiàn qián shān shì fù yú.
不知人世路多少,只見前山似覆盂。
“詹下飛云若可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