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紅隱隱睡濛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燭紅隱隱睡濛濛”全詩
到得杯行愁不飲,燭紅隱隱睡濛濛。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席上信筆六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席上信筆六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衫更怯晚來風,
準擬衰顏借酒紅。
到得杯行愁不飲,
燭紅隱隱睡濛濛。
譯文:
春天的衣衫更加怯弱,因為晚風吹來,
打算借紅酒來掩飾衰老的容顏。
等到酒杯端上來,卻因憂愁而不飲,
燭光昏暗,仿佛進入了微微的夢鄉。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在宴會上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中的主人公穿著春衫,面對晚風的吹拂,顯得更加脆弱和怯懦。為了掩飾衰老的容顏,他打算借助紅酒的醉意來減輕內心的苦悶。然而,當酒杯端上來時,他卻因為憂愁而無心品味美酒。燭光昏暗,仿佛在進入微微的夢鄉,暗示著主人公內心的困惑和迷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宴會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易逝、人生短暫的思考和感嘆。詩中的春衫更怯晚來風,準擬衰顏借酒紅等詞句,通過對細節的刻畫,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內心的脆弱和對衰老的擔憂。詩的后兩句則通過描寫酒杯和燭光的狀態,進一步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愁悶和沉思。整首詩以淡淡的憂傷和幽靜的意境,勾勒出了一個人在宴會上的孤獨和迷茫,引發讀者對人生短暫和歲月流轉的思考。
“燭紅隱隱睡濛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 shàng xìn bǐ liù shǒu
席上信筆六首
chūn shān gèng qiè wǎn lái fēng, zhǔn nǐ shuāi yán jiè jiǔ hóng.
春衫更怯晚來風,準擬衰顏借酒紅。
dào de bēi xíng chóu bù yǐn, zhú hóng yǐn yǐn shuì méng méng.
到得杯行愁不飲,燭紅隱隱睡濛濛。
“燭紅隱隱睡濛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